琳宫寂寂枕寒流,海月山风独倚楼。
极目云烟欹皂帽,侧身天地羡沙鸥。
红尘白发三千丈,野戌黄花一片愁。
何似垂虹钓鳌去,轩窅只尺面瀛洲。

【注释】

竹林山楼海望:指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登高而唱”句,即登上高楼眺望。琳宫,指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玉树琼花,四时烂漫”句,指美丽的宫殿。

极目:远望。欹(ī)皂帽:斜戴帽子。欹,倾斜的意思;皂,黑色,这里指帽子。沙鸥:水鸟。沙,这里指江边、海边。

红尘:指世俗的繁华尘世。三千丈:形容白发很长。野戌:边疆的军营或戍边的地方。黄花:泛指秋天的花。

何似:何如;如何。垂虹:在江苏无锡南塘,形如彩虹横架江心。钓鳌:传说中东海里有一只巨大的鳌鱼,能吞食巨鳌(大龟),后因以代指巨鳌。轩窅:指亭台楼阁。轩,高大的房子;窅,深邃。面瀛洲:即面对蓬莱、瀛洲两仙山。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将所观之物人格化,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羡慕之情。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富有诗意和哲理,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首句“竹林山楼海望”,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竹林、山楼、海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第二句“琳宫寂寂枕寒流”,则进一步描绘了琳宫的静谧之美。这里的琳宫,指的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玉树琼花,四时烂漫”句,形象地描绘了宫殿的美丽景色。第三句“海月山风独倚楼”,则将诗人独自站在楼上观赏海月山风的情景展现出来。这里的海月山风,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写云烟、沙鸥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第五句“极目云烟欹皂帽”,则描绘了诗人远观云烟的宁静之美。这里的云烟,意味着无边无际的天空与大地之间的联系与和谐。第六句“侧身天地羡沙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沙鸥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之情。沙鸥象征着自由与快乐的生活。

最后两句“红尘白发三千丈,野戌黄花一片愁”,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失望。这里的红尘,意味着繁华的尘世;白发三千丈,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衰老之态。野戌黄花片愁,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句,既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比喻,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