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雨春城语伯劳,愁人心绪倚寒皋。
吹残柳絮春衣薄,梦破关山竹院高。
江火夜𤠔啼皖口,栅塘归鸟过溪壕。
玄都道士空相忆,无复看花客思豪。
【解析】
此诗首联写春天的景象,二、三联写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神乐观”即“神乐署”,是唐玄宗时所设的一个官署,主管宫廷乐舞,也管理皇家宗庙祭祀和各种宗教仪式,属太常寺管辖。“寓雨怀”意为寄托于春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第二句:“禁雨春城语伯劳”一句,点出季节为早春时节,而此时正是春雨连绵,春城(长安)里到处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春雨。“禁雨”指禁止下雨,因为春城长安在唐代是帝王之都,春雨连绵会淹没庄稼,影响百姓生活。所以,春城内严禁下雨,以利农事。而此刻春雨却下个不停,使城中一片凄惨气氛,使人感到惆怅。“伯劳”是布谷鸟的一种,其叫声如“伯劳”、“伯劳”之声,故称其为伯劳鸟。
第三句:“愁人心绪倚寒皋”,意思是:令人愁苦的思绪只能依靠那寒冷的沙洲来打发。“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此处用来形容思乡的人只能站在寒沙之上,眺望远方,寄托自己的哀思。
第四句:“吹残柳絮春衣薄”,“吹残柳絮”是指春风拂面,吹落了树上的柳絮,柳絮随风飘散。“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春季飞落到人的身上,像棉絮一样软,所以称为“柳絮”。而“薄”则说明春衣单薄,难以御寒。
五、六句:“梦破关山竹院高”一句,意思是:梦中醒来,只看到自己身处关山的竹院之中,显得格外的高远。“关山”指秦岭山脉,是一道天然屏障,阻挡着长安城的北犯之敌。而“竹院”则表明此地离战场较近,容易受到侵扰。“竹院高”则意味着自己身在险地,难以保全自己。
七、八句:“江火夜𤠔啼皖口”“栅塘归鸟过溪壕”,“江火夜𤠔啼皖口”,意思是:夜晚,江上的火光映照着皖口(地名),仿佛有鸟儿在鸣叫。“皖口”是安徽省的入海口之一。“栅塘归鸟过溪壕”,意思是:傍晚时分,归巢的鸟儿从河坝上飞过小溪,发出啾啾的叫声。这两句通过描写景物,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一句:“玄都道士空相忆,无复看花客思豪”,意思是:只有那玄都的道士还在想念着我,没有谁还能像以前那样的欣赏花儿,豪情满怀。“玄都”,是道教中的名山。“空相忆”意思是空自思念。“无复”的意思是不再有,已经没有了。“看花客”,即赏花人,指诗人自己。“豪”在这里指的是豪放不羁的性格。“无复”即已不再。“看花”,即赏花,泛指赏花游园。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感人,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卷:早春时节,春雨绵绵,笼罩了整个京城;春雨中,人们只能呆在屋檐之下,不能出门。而诗人只能站在冷沙之上,仰望高远的山峰。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无法排遣。他只能在梦中寻找慰藉,但梦醒后,他发现自己正处在危险的地带。诗人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期盼战争尽快结束。
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抒情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