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临风忽点衣,杨花渡水扑人飞。
惊栖春鸟月初上,落尽樱桃客未归。
涧草野桥时引步,竹篱山磬不开扉。
幽寻长啸怀天末,明日还山理钓矶。
诗句释义:
- “白下桥望”:在白下桥上远眺。白下桥,即南京的古桥名,这里代指南京。
- “江燕临风忽点衣”:江边的燕子飞来停落在风中摇曳的树枝上(临风),忽然用翅膀扑打自己,好似在整理羽毛。
- “杨花渡水扑人飞”:形容杨花像雪片一样随风飘落,落在水面上,又随波逐流,飞向岸边。
- “惊栖春鸟月初上”:春天的鸟儿因惊扰而四处飞翔,直到月亮升起。
- “涧草野桥时引步”:涧中的草和野桥吸引了他时不时地走过去散步。
- “竹篱山磬不开扉”:竹制的篱笆和山寺里的钟声没有让他打开门,可能是指隐居生活。
- “幽寻长啸怀天末”:他在寻找隐逸之地,长啸一声,思念远方的天地。
- “明日还山理钓矶”:明早他将回到山林,整理钓鱼的工具。
译文:
在南京的白下桥上,我眺望着江边的燕儿在风中翩翩起舞,突然用翅膀扑打自己,仿佛在梳理羽毛。江边的杨树被风吹得漫天飞舞的花瓣如同雪花般飘落,落在水面上,又随波逐流,飞向岸边。春天的鸟儿由于受到惊吓,四处乱飞,直到月亮升起。涧边的草和野桥吸引了我时不时地走过去散步。竹制的篱笆和山寺里的钟声没有让我打开门,可能是指隐居的生活。我在寻找隐逸之地,长啸一声,思念远方的天地。明早我将回到山林,整理钓鱼的工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涧边、桥上的景象和心境的变化。从“江燕临风忽点衣”的生动形象到“涧草野桥”的静谧画面,再到“明日还山理钓矶”的归隐之思,诗人的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起伏。诗中的“白下桥望”、“惊栖春鸟”、“落尽樱桃”等词语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自然与心灵的双重描写,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