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林下月徘徊,怒发牢骚短筑催。
已耻折腰投手板,自携焦尾上琴台。
书方采药能医鹤,赁屋寻山欲种梅。
孤愤闭关多感激,南征车马正邅回。
后悯乱诗十首次仲木韵 其二
行吟林下月徘徊,怒发牢骚短筑催。
已耻折腰投手板,自携焦尾上琴台。
书方采药能医鹤,赁屋寻山欲种梅。
孤愤闭关多感激,南征车马正邅回。
注释:
- 行吟林下月徘徊:行走在树林下,月光下来回徘徊。
- 怒发牢骚短筑催:愤怒地敲击着短小的筑土乐器,发出急促的声音。
- 已耻折腰投手板:已经感到羞愧,不再像以前那样弯腰向统治者低头献媚。
- 自携焦尾上琴台:自己带着珍贵的焦尾琴登上音乐厅。
- 书方采药能医鹤:在书斋中采集药材,希望能治愈鹤病。
- 赁屋寻山欲种梅:租用房屋,去寻找山上适合种植梅花的地方。
- 孤愤闭关多感激:孤独而愤慨的心情被关闭在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激。
- 南征车马正邅回:正在前往南部的途中,车马行进中遇到了阻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首句“行吟林下月徘徊”展现了诗人漫步于林间月下的宁静景象,但内心却在激荡不安;“怒发牢骚短筑催”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满与愤怒。
接着的几句,诗人以“已耻折腰投手板”来表达自己不再屈服于权贵的压力,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自携焦尾上琴台”则透露出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热爱。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个性的转变,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不完全是积极的。在“孤愤闭关多感激”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持有批评态度,并对那些值得尊敬的人充满感激之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显得更为深沉和丰富。
最后一句“南征车马正邅回”可能意味着诗人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旅行或探索,但这次旅行并非顺利,而是充满了障碍和困难。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既有对自我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构成了诗歌的深度和力量,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抒情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