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长歌出塞行,弃繻端已让狂生。
流离羁□怀王粲,放浪名山慕尚平。
里长裹头闻远戌,侠儿把剑忽悲鸣。
铜驼洛水宫花尽,塞雁冲风已上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其中第三句中的“流离羁□怀王粲,放浪名山慕尚平”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感慨。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译文和注释:

  1. 起舞长歌出塞行,弃繻端已让狂生
  • 释义:我随着歌声起舞,踏上了去边塞的道路。我已经放弃了那些虚华的东西,不再沉溺于俗世的繁华。
  • 译文:我在长歌中起舞,踏上去边塞的道路。我已放弃那些虚幻的东西,不再沉溺于世俗的繁华之中。
  • 注释:起舞(舞蹈)、长歌(高亢的歌声)、出塞行(去边疆)
  • 赏析:这里的“弃繻端已让狂生”可以理解为作者抛弃了世俗的追求,选择了去边疆之路。这里的“狂生”可能是指作者本人,也可能是指那些追求自由和冒险的人。
  1. 流离羁□怀王粲,放浪名山慕尚平
  • 释义:我身处流离失所的境地,思念着王粲的情怀。我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羡慕尚平的洒脱。
  • 译文:我身处流离失所的境地,怀念着王粲的情怀。我羡慕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尚平那样的洒脱。
  • 注释:流离(流落、漂泊)、羁□(囚禁、束缚)、王粲(三国时期的人物,以才华横溢著称)、尚平(古代的隐士,喜好山水田园生活)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一种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
  1. 里长裹头闻远戌,侠儿把剑忽悲鸣
  • 释义:村里的长者裹着头,听说远方有战事。一个侠义的年轻人拿着剑,突然悲鸣起来。
  • 译文:村里的长者裹着他的头发,听说远方有战事。一个侠义的年轻人手持宝剑,突然间发出悲鸣之声。
  • 注释:裹头(包裹头发)、远戌(远方的戍守之地)、侠儿(有侠义精神的人)、悲鸣(悲伤地哭喊)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争背景下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战乱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于侠义人士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同情。
  1. 铜驼洛水宫花尽,塞雁冲风已上征
  • 释义:洛阳的铜雀台上,宫花凋零殆尽;塞外的飞雁冲破狂风,已经踏上了出征的路途。
  • 译文:洛阳的铜雀台旁,宫花已经凋零殆尽;塞外的飞雁冲破狂风,已经踏上了远征的征程。
  • 注释:铜雀(古地名,洛阳附近的一个著名景点)、洛水(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流)、宫花(宫廷里的花朵)、塞雁(塞外的飞雁)、冲风(猛烈的狂风)、上征(出征)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洛阳铜雀台和塞外飞雁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破坏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