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正及罢参时,诗和寒山共斗奇。
得句拈花题壁观,吃茶烹雨供天池。
法堂钟鼓惺长寂,彼岸津梁礼大慈。
传取昙谟微妙义,东方亦自有流支。
注释:
金粟诗 其五
客人来了正好在散会时,和寒山的诗斗奇。
得到诗句拈花题壁观,喝茶烹雨供天池。
法堂钟鼓长寂然,彼岸津梁礼大慈。
传取昙谟微妙义,东方亦自有流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金粟寺》。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寒山、拾得两位僧人的交往,表达了对佛法和禅修的向往。
首联“客来正及罢参时,诗和寒山共斗奇。”描述了作者接待来访客人,恰逢散会之时,便和寒山一起吟诗斗诗的趣闻。这里的“客来”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者,“正及”是指恰好遇上或正在这时,“罢参”则意味着结束参拜活动。
颔联“得句拈花题壁观,吃茶烹雨供天池。”进一步展开了这一场景。诗人得到灵感后,拿起花朵在墙壁上挥墨,同时品味着茶香,仿佛在为天池增添一抹诗意。这里的“得句”指的是诗人得到佳句,“拈花”是一种修行方式,意为心念所至即成真;“吃茶”则是指品尝茶叶,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颈联“法堂钟鼓惺长寂,彼岸津梁礼大慈。”则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氛围。法堂里钟声悠扬,钟声似乎能唤醒长眠中的众生;而彼岸(即极乐世界)的津梁(指通往极乐世界的桥梁)前,人们虔诚地跪拜,以表达对佛陀的敬爱。
尾联“传取昙谟微妙义,东方亦自有流支。”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他向昙谟学习了佛法的精妙之处,并将这些知识传承给世人。虽然东方的禅宗流派众多,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寒山、拾得两位僧人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佛法和禅修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寺庙中钟声、茶香等元素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此外,诗人还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于东方禅宗流派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