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布衫轻大火斜,嫩黄苞坼雪交加。
惊秋七月先賨市,破萼千丛待纺车。
不羡谢家虚咏絮,应劳织女为司花。
江南络纬催人甚,夜照寒机鬓有华。
【注释】
越布衫:指用越布缝制的衣裳。
大火:指南方的夏季,因南方属火,故称“大暑”。
破萼(è kè):花苞裂开露出花瓣。
谢家: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织女:神话中的天帝之妻,负责纺织云锦。这里借指织机。
络纬(luò wéi):昆虫名,又名鸣蚕,俗称纺织娘,以夜鸣而著名。
【赏析】
这首诗是写江南初秋的景致和农事活动。诗的前四句描写夏末初秋的景象,后四句写农民忙于收割稻谷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不事雕琢,读来清新自然,如临其境。
首联“越布衫轻大火斜”,写夏末初秋,天气渐凉,人们换上轻薄的衣服,晚霞斜照在斜阳之下,一派收获后的宁静景象。这里的“越布”即用越地所产的苎麻制成的布,是一种质地较薄、透气性好的面料,适合在夏天穿着。
颔联“嫩黄苞坼雪交加”,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这里的“苞”指的是植物的花蕾或者果实,“坼”是裂开的意思。诗句描绘的是花朵在经历了夏日的热烈之后,到了初秋时节,花瓣开始凋零,与白雪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的“嫩黄”指的是花朵尚未完全开放时的淡黄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颈联“惊秋七月先賨(chóu)市”,则是对当时农民忙碌生活的描述。这里的“賨”指的是巴蜀地区的方言词汇,表示一种繁忙的状态。诗人通过描绘农民们在七月这个丰收季节里忙碌的身影,表现了他们对辛勤劳作的执着和热爱。
尾联“破萼千丛待纺车”,则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忙碌的场景。这里的“待纺车”指的是等待使用纺车进行纺织的活动。诗人通过描绘农民们正在等待使用纺车的繁忙场景,表现了他们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真切体验,成功地展现了江南初秋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破萼”、“纺车”等,都暗示了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