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诚何恨,千秋愧建炎。
丹阳拜遗庙,白日映虚檐。
自削中兴佐,空攀五国髯。
君王重时相,无复忆垂帘。
【诗句释义】
谒陈少阳祠二首和王阮亭司李 其一
1.一死诚何恨:我死了有什么可遗憾的?
2.千秋愧建炎:千秋万代让我感到惭愧的是建炎。
3.丹阳拜遗庙:在丹阳祭拜了已故的陈少阳(陈与义,字少阳)的庙。
4.白日映虚檐:太阳照射在空荡荡的屋檐上。
5.自削中兴佐:自己削去辅佐国家中兴的官职。
6.五国髯:五国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五国髯”即五国之君。
7.君王重时相:君王重视时务的宰相。
8.无复忆垂帘:不再想起皇帝垂帘听政的事。
【译文】
我死了有什么遗憾?千秋万代让我感到惭愧的是建炎。在丹阳祭拜了已故的陈少阳的庙。太阳照射在空荡荡的屋檐上。自己削去辅佐国家中兴的官职。五国指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五国髯”即五国之君。君王重视时务的宰相。不再想起皇帝垂帘听政的事。
【赏析】
此诗为《谒陈少阳祠堂》二律之一,是作者对陈与义的怀念之作。陈与义,字少阳,号简斋,洛阳人,曾于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出知湖州,因反对议和而罢官,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等职。此诗作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当时诗人因上书言事触怒秦桧,被贬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因此对陈少阳充满同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陈少阳的怀念,以及他对南宋王朝衰败的忧虑之情。
全诗以“一死”开头,直截点明自己对陈少阳的崇敬之情。“建炎”二字,则暗含着对当时朝廷的不满。接着,诗人又用“丹阳拜遗庙”来表达对陈少阳的怀念之情,同时,又以“白日映虚檐”来暗示自己被贬的处境。接下来,诗人又以“自削”二字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表示自己不愿再像陈一样为权贵所挟,而要为国家的中兴而努力奋斗。最后,诗人以“君王重时相”来表达对时事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