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交秋境,禅灯耿夜长。
远钟来晚郭,流月入匡床。
句了花前偈,心空定后香。
维摩方示疾,对榻语山堂。
【注释】
宿净严庵示磐石上人 其二:宿,住;净严庵,即净严寺。磐石上人,唐代高僧慧能弟子法如的字号。这首诗是诗人在寺院内与法如是夜谈时所作,故称“宿净严庵示磐石上人”二首。万籁:形容声音。万指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交秋境:交响于秋天的景象。禅灯:佛家用语,指佛灯或佛性。耿:明亮的样子。这里指灯光闪烁。晚郭:傍晚的郊野。匡床:用草盖成的简陋床榻,这里借指法如。匡,草编的席子。句了花前偈:意谓说完了花前的偈语。句了,说尽,说完。花前偈,即花前吟咏的诗篇。心空定后香:意谓心中清静之后香气四溢。定后,犹言清净之后。香:香气。维摩方示疾:指维摩诘(即文殊师利)正在病中时向佛陀述说病情。维摩:梵文音译,意为“文殊”。示疾,就是请医生诊治自己身体上的疾病。对榻话山堂:指法如和尚和诗人坐在同一张床上谈话,就像在山堂里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宿净严寺时同法如和尚的一段对话。诗人与法如是朋友,两人一见如故。这首诗就是他们相见时的对话,所以一开篇就写两人相遇的情景:“万籁交秋境,禅灯耿夜长。”万籁,指各种声响,包括秋风的声音,以及人的呼吸等自然界的声音。万籁交,即万籁齐鸣,形容声音很多。秋境,秋天的环境。这里的秋境指的是秋天的夜晚。秋夜,又称为凉秋、清秋,是秋季的别称,多用于诗文之中,用以表达一种悲凉、凄美的感情基调。
“禅灯耿夜长”,禅灯,佛教用语,指佛灯或佛性,这里指佛灯。耿,明亮的样子,在这里表示光亮持久。“禅灯耿夜长”是说禅房内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亮堂。
“远钟来晚郭,流月入匡床。”这是第二句,也是全诗的第一联。这两句的意思是:远处传来悠长的钟声,它随着天色渐晚而传来;月光穿过窗棂进入僧人的床铺。“远钟”,指从远处传来的钟声。“匡床”,用草编的草垫做的床。匡,草编的意思。这里借指僧人的坐具。
“流月”一词,用来形容月亮像流水一般流淌。这里,“流月”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流动、变幻无常的景象。“流月入匡床”,意思是说,月亮穿过窗棂进入了僧人的床铺,营造出一种静谧、幽雅的氛围。
“句了花前偈,心空定后香。”这是第三联,也是全诗的最后一联。这两句是说:已经把花前吟咏的诗篇都念完了,心境达到了一种清静的状态,于是散发出一种清香。“句了”,指已经全部念完。“花前偈”,即花前的吟咏的诗歌。这里指花前的诗歌作品。“心空定后香”,意思是说心境清静之后,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这里的“香”并不是指香气,而是比喻心境清静后所散发出来的某种美好、高雅的气息。
“维摩方示疾,对榻语山堂。”最后一句是第四联,也是全诗的最后一联。这两句是说:维摩诘正患重病,他躺在草榻上,和诗人一起谈论着佛法。“维摩”,梵文音译,意为“文殊师利”。这里是引用了佛教经典中的典故,表示诗人和法如和尚之间的友好关系。“方示疾”,即正在生病的时候。“对榻语山堂”,意思是说他们两个人坐在草榻上交谈着佛法,就像是在山林之间一样宁静、舒适。这句话描绘出一幅他们两人坐在草榻上交谈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表现了诗人与法如和尚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