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诸郡邑,清丽甲螺川。
高髻多渔妇,深山半淀田。
文章兵火废,人物革朝偏。
故老今谁在,飘蓬瘴海边。

【注释】

  1. 江岭:指江西省的南昌市一带。杂诗:即组诗。自豫章上虔南十首:这是一首。
  2. 湖西诸郡邑:指江西湖口县(今属九江市)以西各郡邑。清丽甲螺川:湖西诸郡邑,山水清丽,胜过了鄱阳湖畔的赣江。螺川是江西境内赣江支流之一的一条水系名。
  3. 高髻(jié):高高的发髻,指渔妇。
  4. 深山半淀田:在深山中,一半的田地都变成了池塘。
  5. 文章兵火废:因战乱,文人的文章和学问也荒废了。
  6. 人物革朝偏:由于动乱,人们纷纷改朝换代,有的甚至背叛朝廷。
  7. 故老 今谁在:现在的老年人还有谁?
  8. 飘蓬瘴海边:漂泊不定的人生活在南方多雾湿热的地方,形容生活艰难。
  9. “湖西”二句:指诗人自己曾游历过湖西一带,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湖西一带时写的一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湖西地区自然风光的秀丽以及当地人民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动乱时代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句:“湖西诸郡邑,清丽甲螺川。”诗人首先描绘了湖西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地处江南水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与北方的大河之滨截然不同。特别是湖西地区的螺川水系,更是清澈见底、碧波荡漾,被誉为“清丽”。
    第二句:“高髻多渔妇,深山半淀田。”诗人接着又具体描绘了湖西地区渔妇的生活情景。这些渔妇头戴高高的发髻,忙碌于捕鱼作业之中;而她们的家园,则多半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成为一片片美丽的水塘或池塘。这里的“淀田”,指的是湖泊中的洼地,也就是今天的稻田。
    第三句:“文章兵火废,人物革朝偏。”诗人感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使得文人学者们失去了往日的才华和学识,而更多的人则选择改朝换代,背叛自己的国家。这里的“人物”,指的是那些有才能的人,而“革朝偏”意味着他们不再忠于原来的朝代,而是另择新主。
    第四句:“故老今谁在?”诗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如今还有谁能像过去那样,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呢?这里的“故老”,指的是过去的智者和长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后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今谁在”则是诗人对这些人的现状的担忧和忧虑。
    第五句:“飘蓬瘴海边。”最后一句则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境遇。他曾经游历过湖西一带,那里的自然风光让他心旷神怡,然而战争却让他身陷困境,漂泊不定。这里的“飘蓬”指的是流浪在外的人,而“瘴海边”则是指南方多雾湿热的地方,生活环境艰苦而恶劣。
    整首诗通过描绘湖西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渔妇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社会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战乱的时代里,还有谁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