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蟠龙兮高绝尘,十转百转回回新。
小桥岩壑迸流水,中有石室居仙人。
斜阳在树白鹤鸣,长峰短峰殊晦明。
须臾洞口阴风起,吹作瑶空飞练声。
【注释】
蟠龙山:在今四川成都西郊。唐开元中,玄宗幸蜀,登此山,因以名之。李白有《送温处士赴扶风幕府》诗云:“我游华阴市,少小长苦悲。”又《赠裴十四巴人》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则李白曾游此地,故有是诗。
回回新:循环往复。
迸流水:从岩壑中奔流而出的溪水。
石室:仙人居住的地方。
殊晦明:不同。
瑶空飞练声:形容洞中回音如飞瀑挂练。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9)春初,诗人由蜀东返江东途中,行经成都附近,偶得一奇峰,遂作此诗。诗中虽未直陈所见,却以“见”来写景,以“闻”来传情,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得淋漓尽致。
诗一开始便用“登蟠龙兮高绝尘”,勾勒出一幅高山峻岭图。“十转百转回回新”,则写出了山之高险、路之曲折。接着写山中景物,“小桥岩壑迸流水,中有石室居仙人”,既表现了山中清幽宁静的环境,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斜阳”四句描写山间景物的变化和特点。“斜阳在树”,点出了时间;“白鹤鸣”,点明了动物;“长峰短峰殊晦明”,描绘了山峰的高低起伏和光影变化。最后一句“须臾洞口阴风起,吹作瑶空飞练声”,则写出了山洞中的回音,仿佛听到瀑布在飞珠溅玉。
此诗写景细腻入微,意境深远含蓄。全诗结构严谨,章法严密,语言简练自然,富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