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官道泥已深,原下卑湿人怎禁。
四方极目尽明水,野菜可餐何处寻。
绹涂匍匐寡筋力,宾客逢迎甚胸臆。
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
秋雨叹 其三
原上官道泥已深,原下卑湿人怎禁。四方极目尽明水,野菜可餐何处寻。
绹涂匍匐寡筋力,宾客逢迎甚胸臆。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
诗句释义与赏析
原上官道泥已深,原下卑湿人怎禁。
- 原上官道泥已深:这句话描绘了原上官地区的泥泞之深。“原上官道”指的是原官地区的道路,而“泥已深”则直接说明了道路的糟糕状况。这里的“深”不仅指泥泞的程度,也隐含着一种难以逾越的困境。
- 原下卑湿人怎禁:这里表达了人们在原下的卑湿环境中生活的困难和无奈。“卑湿”形容环境潮湿,不利于居住,而“怎禁”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这种环境的无力感。
四方极目尽明水,野菜可餐何处寻。
- 四方极目尽明水: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景象,即四周望去,只有明亮的积水,没有其他水源。这种景象可能让人感到绝望,因为缺乏饮用水成了最大的问题。
- 野菜可餐何处寻:这句进一步强调了食物的匮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能够找到的野菜也成了珍贵的食物。
绹涂匍匐寡筋力,宾客逢迎甚胸臆。
- 绹涂匍匐寡筋力:这里的“绹涂”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地形或环境,而“匍匐”则描述了人们在这种地形上行走的艰难。”寡筋力”表达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中的疲惫和无力感。
- 宾客逢迎甚胸臆:这句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在社交场合为了生存和地位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逢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迎合他人,而“甚胸臆”则表达了这种行为背后的辛酸和无奈。
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
- 安得大禹凿九州:这句话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即希望有人能够像大禹那样治理洪水,让九州大地恢复生机。
- 更使苍生免昏匿:这里的“苍生”指的是普通百姓,“昏匿”则意味着被忽视、被遗忘或生活条件恶劣。这表达了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原上官地区泥泞难行的路况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困境。同时,通过对比“四方极目尽明水,野菜可餐何处寻”,揭示了人们对于基本生存条件的渴求。最后一句“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寄托了作者对于社会改革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反映了诗人对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正义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改变现实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