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雨初晴人亦狂,为能洗却烦蒸凉。
那知狼藉遂如此,积阴郁郁行坐妨。
儿童阶下戏舟楫,风动樯帆行猎猎。
不知何日坠莲房,乱向波心逐莲叶。

秋雨叹 其四

秋雨初晴人狂舞,洗尽烦闷凉风舒。

狼藉残阳积阴下,行坐不便心情苦。

儿童戏水乐无边,舟楫随风动波纹。

不知何时能晴好,莲房随浪逐叶痕。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秋雨初晴人亦狂”:秋雨过后天气转晴,人们的情绪也随之变得狂热。
  2. “为能洗却烦蒸凉”:秋雨的洗涤功能,使人感到烦恼和暑热都消散了,带来凉爽。
  3. “那知狼藉遂如此”:人们没想到雨水后的狼藉景象会是如此严重。
  4. “积阴郁郁行坐妨”:由于持续的阴雨天气,使得出行和居住都受到了影响。
  5. “儿童阶下戏舟楫”:孩子们在屋檐下玩耍,用小船划水,显得非常快乐。
  6. “风动樯帆行猎猎”:风吹动着船帆,发出猎猎的声音。
  7. “不知何日坠莲房”:不知道什么时候莲蓬才会落下。
  8. “乱向波心逐莲叶”:莲叶随波逐流,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翻译与解释: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秋雨后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秋雨带来的清新与变化的赞赏。诗中的“狼藉”一词形容雨后环境混乱不堪,而“莲房”则暗示了雨后莲蓬的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喜悦。通过对比秋雨前后的景色,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秋雨叹三首》,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时所写。这一时期,杜甫亲身经历了连续的大雨和洪水灾害,深刻体会到自然的无常及人类生活的脆弱。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担忧。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