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抵终南,迷蒙失山色。
指点太平宫,崔嵬白云极。
不暇自抖擞,冒雨且综核。
凭高瞷村落,嘉树万重黑。
此地索灵异,气候故不测。
旦日云气消,嫩碧竞寰域。
绿草弥望浮,波光与山逼。
迤逦白鸟来,涤荡千虑息。
宿性喜丘壑,跻攀易筋力。
深秋事佳游,长歌厌轻默。
早晚幽卜筑,终以卧斯侧。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终南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至终南”表明作者已经到了终南山,这是全诗的开头,也是整首诗的核心。终南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境内,主峰为太乙山,海拔2604米,被誉为我国五大名山之一。终南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

“泥泞抵终南,迷蒙失山色。”描述了作者到达终南山时的艰难状况,泥泞的道路使得他几乎迷失了方向,看不清山上的景色。这里的“迷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路湿滑、视线不清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艰辛。

第三,“指点太平宫,崔嵬白云极。”则描绘了终南山上的一个著名景点——太平宫,它位于太乙山顶,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庙宇。作者站在太平宫中,遥望远处的云彩,仿佛看到了通往天堂的道路。这里的“崔嵬”形容山势高耸,而“白云极”则形容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不暇自抖擞,冒雨且综核。”反映了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忙碌和疲惫。尽管天气恶劣,但他仍然坚持前行,一边工作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这里的“综核”可能是指总结或审查的意思,暗示作者在攀登的过程中也在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第五,“凭高瞷村落,嘉树万重黑。”描述了作者站在高处向下俯瞰的场景,看到下方的村庄和树木。这里的“嘉树万重黑”形容树木郁郁葱葱,颜色深沉,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此地索灵异,气候故不测。”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这里有着神奇的灵气,而且气候变化无常,无法预测。这里的“索灵异”可以理解为寻找或发现神奇的事物,而“气候故不测”则强调了这个地方的不可预测性。

第六,“旦日云气消,嫩碧竞寰域。”描绘了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升起时,天空中的云气消散,呈现出一片嫩绿色的大地。这里的“嫩碧”形容大地的颜色鲜艳而生机勃勃,而“竟寰域”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七,“绿草弥望浮,波光与山逼。”描述了作者眼前的一片绿色草地,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这里的“波光”可能是指水面反射的阳光,而“与山逼”则形容波光与山峦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八,“迤逦白鸟来,涤荡千虑息。”描绘了一群白鸟飞来,给这片山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迤逦”可能是指曲折延伸的意思,而“涤荡千虑息”则形容白鸟的到来让人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忧虑,感到心旷神怡。

“宿性喜丘壑,跻攀易筋力。”表达了作者喜欢大自然和登山的乐趣。这里的“宿性”可以理解为天生的喜好或者性格特点,而“丘壑”则指代山间的风景。

第九,“深秋事佳游,长歌厌轻默。”描述了秋天这个季节非常适合出游,作者也喜欢在这个季节里大声歌唱,表达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这里的“厌轻默”可以理解为厌倦了低声细语或者沉默寡言的状态,而“长歌”则象征着欢乐和自由的心境。

“早晚幽卜筑,终以卧斯侧。”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他希望早晚能够找到一处幽静的地方建房定居,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幽卜筑”可以理解为寻找一个安静的居所建房定居,而“终以卧斯侧”则表示希望能够在这里度过余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