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缬芳林,虚堂翳修竹。
苟惬静者心,宁惭世人目。
昔予怀此游,悠悠几更宿。
岂期联舆来,沉醉卧兹曲。
高歌叹往踪,遐眺览前躅。
主人古司徒,雅兴薄裴陆。
但能永今夕,何忧乏𨤍醁。
于近山尚书庄上作
春风缬芳林,虚堂翳修竹。
苟惬静者心,宁惭世人目。
昔予怀此游,悠悠几更宿。
岂期联舆来,沉醉卧兹曲。
高歌叹往踪,遐眺览前躅。
主人古司徒,雅兴薄裴陆。
但能永今夕,何忧乏𨤍醁。
【注释】
①尚书:官名,指东晋王导、谢安等;这里指其子王凝之。
②缬(xiè):染色丝帛。
③修竹:修长挺拔的竹子。
④苟惬(qiè):如果。惬,满足。
⑤古司徒:即司徒王导。
⑥雅兴:高雅的兴致。
⑦今夕:今夜。
赏析:
《和尚书王丞夜坐侍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天宝六载(747年)春正月,时作者正寓居在洛阳西郊的少陵。当时,朝廷重臣王公贵族纷纷来到洛阳游览赏玩。王凝之是王导的儿子,因父亲王导曾任宰相而显赫一时。王凝之到洛阳后,便与杜甫相熟。王凝之曾请杜甫为其赋诗,杜甫欣然答应,并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本题下注“时王凝之尚幼”。
首联两句写春光烂漫,芳林掩映,竹影婆娑,景色幽美宜人,使人心情舒畅,自得其乐。“缬”字用得很妙,既形容春光明媚,又点明芳林的颜色。“风”字也用得很妙,既写出了春风拂煦,又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翳”字则用得很巧妙,既写出了竹林茂密的情态,又写出了竹色苍翠的特点。
颔联两句说,只要心里感到满足快乐,就不怕被人耻笑。“宁”是“宁可”、“宁愿”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我宁愿被人耻笑,也不愿勉强自己去做不合心愿的事情。”这两句诗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崇高理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作者对此表示了由衷的赞赏。“昔予怀此游”,以下四句写过去自己在洛阳的生活。这四句诗的意思是:从前我常怀念这次在洛阳游玩的情景,虽然过了好几个月了,但我仍然常常想起它。
颈联两句写王凝之请杜甫为他赋诗的事。王凝之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杜甫对他非常尊重。王凝之要杜甫为他写一首诗,杜甫当然很乐意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悠悠几更宿”,意思是说过了好几个月了。“岂期联舆来”,“联舆”是指同乘一辆车来,“联舆来”就是同车而来。王凝之同车而来,说明他们之间关系亲密。“沉醉卧兹曲”,意思是说王凝之请杜甫喝酒,杜甫喝得大醉之后,就在车上睡着了。
过片后三句是说自己为王凝之所作的诗。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王凝之家中高歌长啸,感叹自己的往事;我又眺望远方,回想以前的经历。“高歌”两句是说,我在高歌的时候不禁叹息自己的旧事。“遐眺”两句是说,我又向远方眺望,回想以前的往事。王凝之请杜甫作诗,杜甫非常高兴,所以这两句诗表现出一种得意洋洋的心情。“主人古司徒”,“古司徒”是指王凝之的父亲王导。“雅兴薄裴陆”,意思是说:主人的兴致不高,比不上裴渊、司马昱等人的雅兴。“薄”是指浅薄、不深厚的意思。《晋书·王导传》记载,王导年轻时与裴、阮、刘、羊诸贤一起交游,后来都以清谈知名。司马昱,晋孝武帝小名司马岳,他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孙子,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
尾联两句写杜甫与王凝之饮酒作诗的情景。“但能永今夕”是说只要能享受今天的快乐,何必担忧没有酒呢。“何忧乏𨤍醁”,意思是说有酒喝就可以了,用不着担心没有酒吃。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王凝之热情招待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写诗人对王凝之邀请作诗的感谢之情。全诗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