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华情空切,相过意已深。
那知百年里,又此一沾襟。
儿女方粗了,存亡忽见寻。
吾生何日定,对酒若为心。
译文:
我到渭南去拜访杨静修、韩秀夫和孟望之三位朋友,心情很激动。他们对我的来访表示欢迎,我们畅谈了很久。然而,谁能想到在百年之后,还能再次见面,真是让我感到感慨万分。如今,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而我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心中充满了忧虑。我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何时能够安定下来,面对人生,我该如何选择呢?
注释:
- 诣华情空切:指作者怀着急切的心意去拜访朋友。
- 相过意已深:表示朋友之间情谊深厚,相互关心。
- 百年里:指人生的漫长岁月。
- 又此一沾襟:表示这次重逢是难得的,让人感到悲伤和感慨。
- 儿女方粗了:表示子女已经长大成人。
- 存亡忽见寻: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
- 吾生何日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的困惑和不安。
- 对酒若为心:表示在面对人生问题时,饮酒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内心仍然充满迷茫。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康海所作,通过描述与友人的聚会和别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生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百年里”、“儿女方粗了”、“存亡忽见寻”等,都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虑和迷茫。同时,诗中的“吾生何日定,对酒若为心”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困惑和不安,使人深思。整体上,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