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潮音响石淙,苍崖陡绝杖孤筇。
天浮岛屿云帆乱,殿压鼋鼍雪浪舂。
曾共鸟窠参了义,还依龙藏讨元宗。
日斜空水澄如镜,微有泠风送暮钟。

【注】:

  1. 石淙: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
  2. 苍崖:《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楚辞》:“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荡。”这里指山石的青色。
  3. 杖孤筇:拄着一根竹杖。筇,竹杖。《晋书.陶潜传》:“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神助,此亦时事迫胁之所致耳。”这里指独步山中。
  4. 天浮岛屿:天空浮着许多岛屿。
  5. 鼋鼍:大鱼。《汉书.武帝纪》:“东越及闽君,西瓯、南越君长……皆曾奉贡,奉献物,天子受副,因留饮食至夜,作乐异于他声,飞鸟闻之,翕翼而避。”这里泛指海中的大鱼。
  6. 殿压:山峰高耸,好像殿宇。
  7. 龙藏:指龙宫。
  8. 了义:《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夫希言自然者,尚不可得也。今汝欲以知辩说惠巧说吾,则犹将两颈争鼠,逐肥者也。”参了义,即悟了道义。
  9. 元宗: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故称“老”或“玄”。
  10. 空水:指天上的云彩和水面上的波光。
  11. 微有泠风送暮钟:微有冷风吹拂着暮钟。
    【赏析】:
    这是一首题游补陀寺的七律。
    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写石淙的景色。“潮音”“石淙”,点出时间是在八月中秋。此时山中潮汐涨起,发出阵阵响声,回荡于石淙之中。“石淙”又与“苍崖”相对,构成一幅幽静、清寂的画面。
    第二句写登山的艰难。“杖孤筇”,拄着一根竹杖。“孤筇”,独行之意,表现诗人独自登山的艰辛。
    第三句写登顶所见。“天浮岛屿”一句写远眺;“雪浪舂”写近看。从远处看,天空浮着许多岛屿,如同海上的波浪一样起伏;近处看去,山顶积雪如被春风吹动一般,波纹荡漾,十分壮观。
    第四、五句写与僧人同参禅理。“曾共鸟窠参了义”一句,写与僧人同参禅理,结伴而行。“鸟窠”,佛家语,比喻修行人。“参了义”即悟了道义。“还依龙藏讨元宗”一句,写继续求教于龙藏大师,以求证道义。“元宗”,指道义。这两句写与僧人结伴同行,继续寻求真理。诗人与僧人结伴同行,不断参悟,追求真理,表现出一种执着的精神。
    第六、七句写日落时分的景色。“日斜”二字写出了时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空水澄如镜”,形容水面清澈透明,如同明镜一般。这一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微有泠风送暮钟”一句描写了夜晚的寂静景象。诗人站在山巅之上,聆听着寺庙里的钟声,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这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令人陶醉。
    全诗通过对游补陀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