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妇年二九,采莲南湖口。
不爱莲成花,但爱莲成藕。
中妇二八龄,濯锦艳江清。
鸳鸯七十二,罗列短长汀。
少妇十五馀,颜色正敷腴。
提笼采桑叶,掩映紫罗襦。
杂佩何锵锵,三妇婉清扬。
丈人勿遽起,调弦夜未央。
【解析】
此诗以三段描写来展现三妇采莲的情景。第一段写大妇采莲,第二段写中妇采莲,第三段写少妇采莲。全诗通过三个妇女采莲的镜头,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充满生活气息的美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赞美之情。
(一)
本句是说:大妇的年龄为二九岁,在南湖边采莲。其中“年二九”指年龄为二十岁左右。“采莲”是古代女子的一种活动,多出现在《诗经》和汉乐府诗歌中,这里指的是大妇。
(二)
“不爱莲成花,但爱莲成藕。”这两句说的是:大妇不贪恋荷花的美色,只喜欢莲蓬中的莲子;不贪恋莲花的娇艳,只喜欢莲茎的肥硕。“成花”与“成藕”相对称地写出了莲花的不同结果,突出了大妇的淳朴善良。诗人通过对大妇的描写,表现出她勤劳朴实的性格。
(三)
“中妇二八龄”,这一句是说:中妇年纪二十来岁。“二八龄”即“二八芳龄”,指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女性。中妇在采莲的过程中,“濯锦艳江清”。这一句的意思是:中妇在江中洗涤着鲜艳的锦缎般的荷叶。“濯锦艳江清”是说:在清澈的江水中洗着美丽的锦缎般的荷叶。“濯”“锦”“艳”等字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中妇采莲时的美景,也表现了她美丽动人的风姿。“鸳鸯七十二,罗列短长汀。”这两句意思是:中妇有一双像鸳鸯一样的红润面庞,长长的头发如罗列的短长汀草一样柔顺。“鸳鸯”比喻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鸳鸯面”指容颜如鸳鸯般美好。“罗列”形容头发长而美,像罗列的草一样柔顺。“短长汀”意喻中妇的头发长短不一,却十分柔美。“鸳鸯面”与“短长汀”形成鲜明对比,使中妇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四)
“少妇十五馀”,这一句是说:少妇的年龄大约十五六岁左右。“十五馀”指年龄十五或十六岁左右,“余”在这里是虚数词,用来表达大致的意思,表示大致年龄。少妇在采莲的时候,“颜色正敷腴”。“敷腴”形容皮肤白里透红、细腻光滑的样子。“颜色正敷腴”是说:少妇的皮肤白皙丰润,非常漂亮。“提笼采桑叶,掩映紫罗襦”这句意思是:提着竹笼采摘桑叶的时候,掩映在紫罗衣下。“提笼”、“桑叶”、“紫罗襦”都是具体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妇采桑时的情景。
(五)
“杂佩何锵锵”,这一句是说:身上佩带的各种装饰品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杂佩”指佩带多种饰物,这里特指女子身上的各种装饰品。“锵锵”是形容声音清脆悦耳的意思。“杂佩”与“锵锵”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少妇装扮的美丽华丽,以及她所散发出来的优雅气质。“三妇婉清扬”,“三妇”即前文提到的大妇、中妇和小妇三人。“婉清扬”是说:三位美女都举止文雅,姿态优美。“三妇”与“婉清扬”形成了呼应,进一步衬托出三人的美貌。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三个不同年龄的女子在采莲过程中的不同情景,展现了她们不同的美丽形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喜爱。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