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青梧枝,结根缘高冈。
兰生丛薄中,馨香随风扬。
惟昔与吾子,嬉游翰墨场。
早朝趋建礼,晚沐出长杨。
饮我以醇酒,示我以周行。
佳言比弦韦,佩之充明珰。
今晨念远别,揽衣起徬皇。
车徒将入洛,文赋已游梁。
征马思长路,栖凫怨孤颃。
念当从子逝,翮短不能翔。
南陆鹜修轸,良会安可常。
改途陟嵩少,为我吸玉浆。
倘逢三花树,采采莫相忘。
【注释】
青梧:梧桐。袅袅:柔美的样子。
结根:生根,生长。缘高冈:攀附在高地上。
兰生:兰花。馨香:香气浓郁。随风扬:随风飘荡。
惟昔:只以前,从前。吾子:我的儿子。嬉游:嬉戏游乐。翰墨场:书法绘画的场所。
早朝:早晨上朝。趋建礼:快步走向朝堂,参加礼仪。长杨:指汉宫之北门。
饮我:给我倒酒。醇酒:指美酒。示我:向我展示。周行:《诗经·小雅》有《周南》《召南》,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佳言:美好的言辞。弦韦(xián wéi):琴瑟乐器。比喻优美的音乐或美妙的语言。
徬皇:失意、惆怅的样子。
车徒:车辆和徒役,指随从人员。将:将要,即将。洛:洛阳城,当时为东都。
文赋:文学作品。游梁:游览梁国。梁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征马:出征的马匹。思:思念。长路:长远的道路。
栖凫(fú):栖息的野鸭,比喻远行的游子。怨:怨恨。孤颃(hàng):鸣叫。
念:思念。当:应当。从子逝:跟随您去。
翮:鸟张开的翅膀。短:力量不足而飞不高。不能翔:无法飞翔。
南陆:南方的陆地,这里指梁国以南的中原地区。鹜(wù)修轸(zhěn):像鹜鸟一样振翅高飞;像轸星(北斗七星之一)那样明亮辉煌。这里指良会。
改途:改变行程,即出使。陟嵩少:登上嵩山少室。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少室山位于嵩山西面。
玉浆:美酒。吸:喝。三花树:传说中的一种神树,也作三花仙树。三花树常生长在昆仑山上,只有仙人才能看到,所以又称“瑶台树”、“琪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写给友人焦弱侯的。《旧唐书·儒学传》:“弱侯名弱,字元理,博极群书,善属文。”此诗就是写给他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写离别前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临别时的依依不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袅袅青梧枝,结根缘高冈。”起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大梁。青梧桐枝叶婆娑,柔婉婀娜,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女子的一种植物;“袅袅”又形容梧桐树枝条柔美舒展的样子。这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烘托了一种清幽的氛围。
颔联:“兰生丛薄中,馨香随风扬。”这两句描绘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兰生于丛莽之间,香气馥郁,随风飘扬;诗人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谈古论今。这里的“兰”指的是兰花,象征着高雅的品德;“丛薄中”则暗示了环境艰苦。诗人通过描写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颈联:“惟昔与吾子,嬉游翰墨场。”这两句回忆了过去与友人一起在书房里学习、交流的时光。翰墨场,指的是书房;这里代指文学艺术的殿堂。诗人用“惟昔”开头,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而“嬉游翰墨场”则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文人雅士相聚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尾联:“今晨念远别,揽衣起彷徨。”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心情。今晨,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悲伤;他起身徘徊,不愿离去,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里的“揽衣起彷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离别的不舍和伤感,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憧憬。
尾联:“车徒将入洛,文赋已游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的情景。“车徒将入洛”指的是作者将要启程前往洛阳;“文赋已游梁”则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和任务。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即将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的担忧和不安,也表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尾联:“征马思长路,栖凫怨孤颃。”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征马思长路”指的是诗人乘坐的马匹在长路上奔跑,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栖凫怨孤颃”则是说栖息的野鸭在鸣叫着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伤感,也表现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心情。
尾联:“念当从子逝,翮短不能翔。”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失望。“念当从子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迫离开的无奈和遗憾;“翮短不能翔”则暗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施展,只能默默地离去。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也表现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心情。
尾联:“南陆鹜修轸,良会安可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南陆”指的是南部的陆地,这里泛指梁国以南的地方;“鹜修轸”则指像鹜鸟一样振翅高飞、像轸星(北斗七星之一)那样明亮辉煌的景象;“良会”则指美好的相遇,“安可常”则意味着这样的时刻是难得而珍贵的。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激和珍惜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相遇的美好祝愿。
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写离别前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临别时的依依不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兰生丛薄中”中的“丛薄”指草木丛生的低洼之地,“结根缘高冈”中的“高冈”指高耸的山岗等,这些典故和比喻都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此外,诗中还采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惟昔与吾子”与“惟今晨”形成对比,“文赋已游梁”与“车徒将入洛”形成对应,使得诗歌更加紧凑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总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