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十四五,意气无与比。
富贵不关心,功名何物是。
经过紫陌场,被服纨与绮。
清阳既婉如,侠烈性复尔。
阳春二三月,游戏出都市。
臂鹰草泽中,调马垂杨里。
黄金结壮士,白璧投媚子。
行乐苦不足,明岁复如是。
二十始学书,三冬足文史。
来观上国光,幸免下流耻。
被酒干人事,赋诗良自喜。
未觉世途艰,安见流光驶。
蹉跎及兹辰,弱龄逼强仕。
心长发奈短,素丝渐垂耳。
览镜非旧容,逢人羞问齿。
芳时不再至,壮心讵能已。
明当携少年,射猎西山址。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前后写的。从“富贵”二句看,他此时已身居显要地位,但内心并不满足。“清阳既婉如”一句,写他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而“侠烈性复尔”两句则写出他的豪放性格。最后八句则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诗人自己的自白,表明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壮志未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情感真实自然。

【答案】

译文:

我过去十四五岁时意气风发,同辈中无人能与我相比。富贵不能使我动心,功名又有何用?经过青石板路的场子,被服华美的纨绮与绫罗。清风拂煦如同婉转的琴声,侠义豪爽的气质也如此。阳春二三月间,游玩出都市。胳膊上挽着鹰,在草丛中奔跑,马鞭垂挂杨柳枝。黄金结结实实为壮士,白玉佩赠媚子。行乐生活感到不足,明年仍这样度过。二十岁开始学习书写,三冬足文史。来观察京城的繁华,避免了下流的羞耻。酒醉使头脑昏沉,赋诗以自得其乐。不自觉世道艰难,哪里看见时光飞驰。蹉跎至这年岁,年少时已迫近了仕途。头发长了却无可奈何,白色丝线渐垂耳畔。照镜看到旧时容颜,遇到人羞于问年龄。芳华不再来临,壮志岂能停歇!明日当携少年,打猎西山脚下。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四十岁左右写的。

首联“昔年十四五,意气无与比”,写早年意气风发的盛况;颔联“富贵不关心,功名何物是”,写对荣华富贵无动于衷,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颈联“经过紫陌场,被服纨与绮”,是回忆当年过市井时的情景;尾联“游戏出都市,臂鹰草泽中,调马垂杨里”,则进一步写当时游猎郊外的情景。

中间两联是抒发胸臆的名句。“清阳既婉如,侠烈性复尔”,是说清秋的阳光明媚温和,而自己的性情却是豪放刚烈的。这里把个人的性格特征同自然界的景物联系起来加以描写,形象鲜明突出。同时,“既”字用得极为准确,它既写出了秋天阳光的特点,也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特点的态度,即欣赏、喜爱。“阳春二三月,游戏出都市”,是说春天二月,天气暖和,正是郊游的大好时节。“游戏”二字写出了出游的心情之愉快。“臂鹰草泽中”,写打猎时的雄姿英发。“调马垂杨里”,“调马”二字写出了马的神速,“垂杨”二字写出了自己骑马时的轻快飘逸。

中间两联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概括。“黄金结壮士,白璧投媚子”,这是说黄金结成壮士的装饰品,白璧献给媚子作为礼物。“黄金”是贵重之物,“白璧”是美玉,都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誉。这里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人们追求的是荣华富贵。“行乐苦不足”,点明自己虽享受荣华富贵,但并不快乐;“明岁复如是”,预卜来年仍将如此,可见他对当时的风气十分不满。

后四联是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二十始学书,三冬足文史”,说自己二十岁才开始学习书法和历史典籍。“来观上国光,幸免下流耻”,意思是来到京城观看皇宫的光辉,避免受小人的羞辱。“被酒干人事,赋诗良自喜”,饮酒使人头脑昏沉,赋诗则可自我娱乐。“未觉世途艰,安见流光驶。”意思是还没有感觉到世间道路的艰难,怎么知道时光流逝迅速?“蹉跎及兹辰,弱龄逼强仕。”“弱龄”指年轻,“强仕”指成年,这里是说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却仍未成婚。“心长发奈短,素丝渐垂耳。”头发长了却无可奈何,白丝渐渐下垂到耳边。“览镜非旧容,逢人羞问齿。”看到镜子里的面容已经不是当年的面貌,每次见面都会感到羞愧难当。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对于人生道路、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