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戒羊城,气暖亲絺葛。
度岭春已杪,怯风袭冬毼。
相去千里间,寒燠判如划。
物性亦从人,宜土乃易茁。
橘柚常去燕,梨枣不居粤。
植根一失所,生意已先阏。
奚为冠裳驱,风土夺所悦。
六气为人雠,变息苦伺隙。
行行归吾乡,安栖养岁月。
【注释】
①度岭后渐寒:指岭南地区气候温暖,而岭北逐渐寒冷。
②初春戒羊城:指初春时节,广州(羊城)天气寒冷,要穿好衣服。
③气暖亲絺葛:指气温转暖,穿上葛布衣。絺,细葛布。
④度岭春已杪:指经过岭上,春天已经结束。杪,末梢。
⑤怯风袭冬毼:指害怕被冷风吹袭,因为冬天的衣物还没有脱去。
⑥相去千里间:指两地相距遥远。
⑦寒燠判如划:形容气候的差异很大。
⑧物性亦从人:物的特性也随着人的喜好而改变。
⑨宜土乃易茁:适宜土地,就容易生长。
⑩橘柚常去燕:橘子和柚子等果树,经常有燕子来吃果实。
⑾梨枣不居粤:梨树和枣树等,在广东种植不多。
⑿植根一失所:植物失去了生长的地方。
⒀生意已先阏:生机已经中断。
⒁奚为冠裳驱:为什么还要穿戴着礼服和官服,到岭南来呢?
⒂风土夺所悦:气候和风俗环境夺走了人们的喜爱之情。
⒃六气为人雠:六气(气候)成为人们的仇敌。
⒄变息苦伺隙:变化的气息不断出现,使人感到痛苦和不安。
⒅行行归吾乡:一路行走着,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贬谪南荒时的感怀之作。
首联写诗人初抵岭南时的感受,“度岭后渐寒”说明岭南的气候与京城截然不同,诗人初来乍到还不适应。
颔联写岭南初春气候的特点。“气暖亲絺葛”,岭南的天气开始回暖,但到了仲春时节,就变得寒冷刺骨,所以诗人要穿着厚厚的葛布衣。
颈联以对比手法突出岭南气候的冷暖无常:“度岭春已杪,怯风袭冬毼。”诗人经过岭南山岭时,已是深春时节了,但岭南的春天还是很短促。岭南的气候与北方的气候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岭南由于地处南方,终年炎热,冬季没有严寒,因此春天来得晚,夏天却早,气候多变,让人难以适应。
此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岭南气候变化的不适应。
尾联写诗人来到岭南后的生活感受。他发现岭南的土地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柑橘、柚子等果树常常被风吹断树枝。同时,岭南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在这里找到生长的地方,只能穿着厚重的衣服度过寒冷的冬天。
此诗通过描写岭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