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道,萧兰不同芳,共是三春草。
【注释】
古:古谣。
其:代指“戴笠者”。
逸之也:即“歌盖逸”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句点出“戴笠者”,是全篇的关键;次句点明“南园道”,是“戴笠者”的活动场所;三、四两句以“萧兰”喻“戴笠者”,“同是三春草”则写他们相逢的情景,既写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又写出他们相同的地方。此诗虽为咏物之作,却写得有情有趣,富有诗意。
南园道,萧兰不同芳,共是三春草。
【注释】
古:古谣。
其:代指“戴笠者”。
逸之也:即“歌盖逸”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句点出“戴笠者”,是全篇的关键;次句点明“南园道”,是“戴笠者”的活动场所;三、四两句以“萧兰”喻“戴笠者”,“同是三春草”则写他们相逢的情景,既写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又写出他们相同的地方。此诗虽为咏物之作,却写得有情有趣,富有诗意。
【注释】 黄落:落叶。亦复好:还是美好的样子。青青将若何:青青的柳枝又怎么样呢?受人怜不久:被人怜爱,不会长久。当路折偏多:被人们折断在路中间的很多。艳节:美好的节操或节义。虚往:空有其名。严霜:秋日里结霜的天气。金城:指长安。旧栽处:曾经种下的树苗的地方。蹉跎:失意、不遇之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棵柳树的命运,表现了诗人对柳树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全诗用典贴切,寓意深刻,语言精练。
【解析】 1.“别杨无见因柬冈州同人”:告别杨无见,因为要给冈州同人写信的缘故。柬,书信;冈州同人,指作者的朋友。 2.“结束远行迈,未行先送君”:我即将结束这段长途的旅行了,还没有出发呢,你却先送我走了。结束:结束旅程;迈:行走、出发。 3.“秋江下白露,今夜向黄云”:秋天的江水在早晨落下了白露,现在又飘起了黄色的云彩。下白露,天将亮时,江上出现白色露珠;夜向黄云,夜晚天空中的云朵呈现出黄色。
注释: 1. 夫婿远邀勋,金鞍西入秦。 夫婿(丈夫)远赴战场,邀请荣誉和功勋,骑着金鞍马向西进入秦地。 2. 空闺见新月,终夜惜青春。 家中的闺房中看到了新月,整个晚上都因怀念青春而感到惋惜。 3. 似镜难全掩,如眉不解颦。 如同镜子一样难以全部掩盖,如同眉毛一样无法完全舒展。 4. 为衔将落影,持照未归人。 就像月亮的影子要被带走,拿着它照耀着没有回来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述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情景。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送涤公 涤(tí)公到城久,忽忆丘中琴。 涤(tí)公,即指涤净心灵的朋友或知己。他来到城里已经很久了,忽然间想起了我们在山中的那段美好时光,我们经常一起弹琴,谈论着山水之间的事。 积雪移孤棹,寒湘共此心。 “积雪”和“寒湘”都是用来形容环境的,分别指的是山上的积雪和江上的寒冷湘水。“孤棹”是指孤独地划着小船
宿罗克生 衡山三十里,樵子识君家。 一路杉松雨,开门桃李花。 乍逢如宿昔,未老亦烟霞。 叹息青灯夜,春衣冷欲加。 注释: 1. 衡山:即南岳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部,是中国五岳之一。 2. 三十里:形容距离远。 3. 樵子:指砍柴的农民或樵夫。 4. 识:知道、明白。 5. 一路:指从某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或旅程。 6. 杉松雨:形容雨落在杉树和松树上的情景。 7. 开门桃李花
诗句释义: 1. 山阳逢亡友蔡艮若生日感赋:山阳,指的是地名,通常是指现今的江苏镇江或安徽的马鞍山地区。亡友,指已经去世的朋友。蔡艮若的生日,即蔡艮若的出生或纪念日。 2. 夭寿各归尽,三年悲亦衰:夭寿,这里可能指的是人的寿命,但更可能是对生命的哀叹。各归尽,每个人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悲亦衰,悲伤也随之而衰退。 3. 胡然既死后,转忆始生时:胡然,可能是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描述。既死,表示已经死亡
次凤阳逢中秋 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 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 【注释】: 次:第二首。 凤阳:古县名,在今安徽凤阳。 逢:遇见。 樽杓:酒器。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诗人自注曰:“余为进士时,与李商隐同游。”是说这首诗是在他任秘书省正字的时候所作。“次凤阳逢中秋”一句写自己初到凤阳时的情景。“未到问沽酒”
【注释】 归舟四首其一:此诗写诗人在江汉地区久居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强烈愿望。 积雨:连绵不断的春雨。 江汉绿:江汉地区的春天,江边和汉水一带都披上了新装,一片绿色。 杨柳初:刚刚萌发的新芽儿刚露出头来。 芳菲:花木繁盛的季节。 复尔:又如此。 少壮:年富力强的时候。 已全虚:早已消磨殆尽。 白发:指人的年迈,这里指自己的头发变白了。 何得:怎么能? 得:能够,可以。 易居
注释: 1. 长淮:指淮河,位于中国东部。 2. 月:这里指的是月光。 3. 此是故人心: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诗人过去的恋人或老朋友。 4. 万里送行者:指远行的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亲人。 5. 徘徊:在这里,徘徊是指徘徊在树林之间,无法前进或后退。 6. 维舟:指的是停船。 7. 怅前别:怅然若失地回忆起以前分别的情景。 8. 把酒恋同斟:指在一起饮酒,共同品尝这杯酒。 9. 自我不相见
过洞庭湖 【注释】灌注:水流灌注。合梁荆:指长江与湘江汇合处,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苍茫:一作“沧莽”。四望平:指洞庭湖水面辽阔,四面环山,没有山峰的遮挡。 译文 长江和湘江汇合处,水势浩渺一片苍茫,四野望去,湖水宽阔平坦。 虽然江山景色尽收眼底,但自己却无法到达,只有天水相互依存。 迷失了道路来到湘浦,期待舟船渡过郢城。 望着波涛中的风云变幻,才确信大地已经倾斜。 赏析
【注释】 墓门:墓地入口处。茔:坟墓。生春草:即“长春草”,指春天里生长的青草,这里比喻坟上的野草。 【赏析】 《答歌》是一首描写墓地情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墓地环境的不满情绪。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第一句“墓门道,高下不同茔”,描述了墓地入口的高低不平,以及坟上的杂草情况。这里的“墓门”指的是墓地入口处的门,“茔”是指坟墓。诗人用“高下不同茔”来形容墓地入口的不平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别情,三、四句写别后情景,五至八句写别后思念,末两句写赠别之意。“我之北,君在南”,写两人的分离;“解君之策策两骖”,写自己对朋友的担忧。“云乎山阿”以下六句写朋友归去后,自己思念他的心绪。“南北分飞自偶然”是说朋友的离去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但“丈夫不受炎洲老”则是诗人劝慰董无休的话,意思是即使不能在一起
江水秋以洚,关河上西而风。《诗经·小雅·北山》:"泾以沮洳,荆扬有梅。"孔颖达正义:"泾水又东径雍县之南为泾。其水浊流,故曰'沮洳'也。"毛亨传:"泾水出安定郡泾阳县北泾中,东至咸阳入渭。"郑玄笺:"泾水又东径雍州长安县南,泾水又东径雍县南,泾流历雍城北。"《尔雅·释地》:"泾,渭。"郭璞注:"泾水东径雍城北,渭水自南山来入焉,故曰'泾渭'也。"郭璞注疏:"泾水从南山来,与渭水会于雍城北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诗歌内容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阅读全诗,理解内容,分析概括。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答案】 “旭日临高城”中的“高城”,指高大的城墙;“楼台动丝管”,“楼台”“丝管”指歌舞场所;“金碧相照耀”,指装饰华丽的宫殿、庙宇等建筑物;“浩歌感畴昔”,指感慨过去的事情。 “太康无乃早”,“太康”指周初的一个君主;“无乃”相当于“恐怕”;“早”指过早地失去生命
【注释】 金节:指代秋天的节令。天地肃:天地都变得清冷、肃穆。白日遄西飞(chù xī fēi):形容太阳迅速向西坠落,天色已晚。繁星不照物(zhào wù):繁星虽多,但光芒不能照亮物体。流萤(yíng):流光溢彩的光点。余辉:微弱的余光。灼灼(zhuó):光明的样子。宵征子:夜间赶路的人。车马轻且肥(féi):车马轻便而舒适。明灯集倡楼,四角扬清丝(qǐng jiān chàng lóu)
杂诗·其七 家临青山侧,前望白杨道。 遥遥孤坟下,有士怀其宝。 存思泽万物,一身乃先槁。 驾言采杜衡,涉野多秋草。 同心复几人,相看日趋老。 注释与译文: - 家临青山侧,前望白杨道。(家中背靠着青山,眼前望去是通往墓地的白杨大道) - 遥遥孤坟下,有士怀其宝。(在遥远的坟墓旁边,有一个读书人怀念着他宝贵的知识) - 存思泽万物,一身乃先槁。(思考着能滋养万物的思想,而自己却是最先枯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