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志本丘壑,荣名非所谋。
进退适其宜,谅不愧前修。
言归柴桑里,避喧息交游。
与世渐相违,驾言复焉求。
取乐在琴尊,不顾身外忧。
【注释】
- 《归去来辞画》:是陶渊明的名篇,描绘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此诗即模仿其风格。
- 素志:本来的意愿。
- 丘壑:山泽,指隐逸生活。
- 荣名:显名扬誉。
- 进退:升迁与贬谪。
- 前修:先贤、古人。
- 柴桑里:陶潜曾隐居于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此处代指隐居之处。
- 喧:喧闹。
- 相违:不相合。
- 复焉求:再次寻求。
- 琴尊:乐器和酒器。
【赏析】
这首诗写归隐之意。诗人以“归”字为题,表达了他对官场名利的追求已厌倦至极,而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却越来越强烈。
首联“素志本丘壑,荣名非所谋”,表明了诗人归隐的志向。他原本就有着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想法,但追求仕途的名声并非他的本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
颔联“进退适其宜,谅不愧前修”,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归隐决心。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顺应自己的心意行事,便不会辜负那些先贤们。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行为的自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颈联“言归柴桑里,避喧息交游”,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环境。他回到了家乡柴桑,远离了喧嚣的城市生活,与世隔绝,不再参与外界的纷争。这里的“柴桑”不仅是一个地名,更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尾联“与世渐相违,驾言复焉求”,则是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期许。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与世俗生活疏远,而他却始终坚守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渴望再次寻找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归隐前后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名利的厌倦与不屑,以及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