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印归故园,行行循旧踪。
扶老藉筇竹,流憩挹松风。
矫首踪遐观,湛然天镜空。
乌兔奚逼人,飞走西复东。
丈夫贵适意,畴能困樊笼。

【注释】

题侯贰守归去来辞画 其五

归:回家。

解印:解下官印。归故园,指回到故乡。归隐田园,过着隐居生活。

循旧踪:沿着以前走过的足迹。

扶老藉筇竹,流憩挹松风:扶着年迈的双亲,依靠着筇竹杖,在林中漫步休息,吸吮着松涛的清风吹拂。筇,竹的一种,用它做手杖可以拄地而行。流憩,悠闲地休息。

矫首踪遐观,湛然天镜空:仰望天空,遥望远方,天空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矫首,抬头仰视。踪,踪迹。遐观,远处的景色。湛然,清澈的样子。天镜,比喻明亮的天空。

乌兔奚逼人,飞走西复东:乌兔,传说中太阳和月亮。奚,疑问词。逼人,使人感到紧迫。飞走东复西,指日月运行,昼夜更替。

丈夫贵适意,畴能困樊笼:男子汉大丈夫应当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怎么能被束缚在狭窄的小圈子里呢?适意,追求个人的志趣。畴(chu),谁,哪里。

【赏析】

本诗是一首归隐田园的抒情小诗,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静优美,风格清淡朴素。

第一句“解印归故园”点明主旨,即诗人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解印”一词,既表明了诗人辞职的决心,又暗示了他仕途不顺的心情。第二句“行行循旧踪”进一步描述了归隐的情景。诗人沿着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又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反感。第三句“扶老藉筇竹”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他扶着年迈的父母,依靠着筇竹杖,在林中漫步休息,同时还能吸吮到松涛的清风吹拂。这里的筇竹,既是一种植物,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手杖。第四句“流憩挹松风”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归隐田园时的心境。他在林中漫步时,时而停下来休息,时而伸手舀起松涛,仿佛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松涛声。这些细节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矫首踪遐观,湛然天镜空。”“矫首”,抬起头仰望的意思。“踪”,踪迹。“湛然”,清澈透明的样子。“天镜”,比喻天空明亮如镜。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旷远的山野上,仰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了明亮的天空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一样澄澈无物。这种境界既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乌兔奚逼人,飞走西复东”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乌兔,指太阳和月亮。“奚”,疑问词。“逼人”,使人感到紧迫的意思。“飞走西复东”,指日月运行,昼夜更替。这几句诗通过描绘日夜更替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丈夫贵适意,畴能困樊笼”是全诗的总结。“丈夫”,指有志向的人。“贵适意”,指追求个人的志趣。“适意”,追求个人的志趣、爱好,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畴能”,谁能做到。“困樊笼”则是说只有像诗人这样的人才能摆脱樊笼,追求自由。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自身理想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静优美,风格清淡朴素。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由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中注重自然美和内心情感表达的特点。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陈子善《中国历代诗歌流变史》:这首诗写得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