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地为方沼,层峦四面围。
天光涵古镜,苔色上春衣。
幽鸟情相契,闲云影欲飞。
谁安一拳石,比作钓鱼矶。

为曹汝器赋二首其一:涵碧池

凿地为方沼,层峦四面围。天光涵古镜,苔色上春衣。幽鸟情相契,闲云影欲飞。谁安一拳石,比作钓鱼矶。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理学家、文学家朱诚泳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全诗以“涵碧池”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池塘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生动地展现出来。

第一句“凿地为方沼,层峦四面围”,直接点题,开篇即描绘池塘的地理位置和四周的自然景观。作者用“凿地”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对池塘的打造过程,而“层峦四面围”则生动地描绘了池塘周围环绕的山峦,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第二句“天光涵古镜,苔色上春衣”,进一步描绘了池塘的环境和特点。这里,“天光涵古镜”比喻了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一样,而“苔色上春衣”则描绘了春日里,湖面上覆盖着一层翠绿的苔藓,宛如穿上了春天的衣服。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池塘的自然美,还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第三句“幽鸟情相契,闲云影欲飞”,转向描写池塘中的鸟儿和云彩。“幽鸟”指的是栖息在池塘边的鸟类,它们与池塘环境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闲云影欲飞”则描绘了云彩在天空中自由飘动的景象,似乎随时都准备飞入池塘。这两句诗通过鸟儿和云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池塘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一句“谁安一拳石,比作钓鱼矶”。这里的“一拳石”是指一块小石头,而“钓鱼矶”则是古代的一种钓鱼台,常设于河边或湖畔。诗人将这块拳头大小的土地比作钓鱼矶,意在表达自己对于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之中。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