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坐柏台上,柏树阴且浓。
群鸦方蔽集,晓日初曈曈。
风吹柏树枝,玉露滴台中。
台下有芳葩,朝来不禁风。
一动尽披靡,况能保隆冬。
于焉重有感,使我德愈充。
若无岁寒操,对此亦何容。
【注释】柏台:官署。感兴:有感而作的诗篇。
【赏析】此诗为作者任河南尹时所作,表达了他不畏强御、刚正不阿的节操。
首联写诗人清晨登上官署(柏台上),只见郁郁葱葱的柏树荫蔽着院落,群鸦在树上聒噪不停。颔联描写晓日初升的景象。颈联写柏树枝条因风而摇摆,露水洒落在官署的庭院中,芳华的花朵也开放了。尾联写由于诗人品德高洁,所以即使在严冬时节也不惧风寒。全诗以咏柏起兴,抒发了自己坚守道义,不为权势所屈的高尚品格。
《柏台感兴》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此诗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正直和清廉的向往及对腐败的憎恶。
“柏台”指官署,借指官场或朝廷。“晨坐”句写诗人清晨来到官署的情景。“晓日”句写天刚破晓时的景象。“玉露”句点明时间是在早秋。“芳葩”即香花。“台下”二句说:在官署下面,有芬芳的花草开放,它们朝气蓬勃,不怕风吹。“朝来不禁风”是说:早晨开放的花草,即使被风吹也无妨。这四句从正面写柏树、晓日、芳花、花草,都显得生机盎然。“一动尽披靡”,意思是说:一阵风过后,草木全都倒伏在地上了;“况能保隆冬”的意思是说:更何况还能保持到寒冬腊月呢?这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进一步说明柏树、花草生长茂盛,生命力旺盛,即使遭到狂风暴雨的袭击,也毫无畏惧。“于焉重有感”,意思是说:在这里我深深有所感触。“使我德愈充”,意思是说:使我的道德修养更加充实。这两句是说:看到柏树、花草如此顽强地生长,使诗人感到自己的道德修养更加充实。“若无岁寒操”,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经受严寒锻炼的决心和毅力。“对此亦何容”,意思是说: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又能容忍什么呢?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腐朽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厌恶之情。整首诗歌通过对柏树、花草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和清廉的向往及对腐败的憎恶,同时也抒发了他不畏强御、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