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衣上菊坡,不觉吟怀纵。
幸逢年谷登,四野无嚚讼。
靖节今何在,旷怀谁与共。

【题临清后乐轩 其二】抠衣上菊坡,不觉吟怀纵。

幸逢年谷登,四野无嚚讼。

靖节今何在,旷怀谁与共。

注释:

抠衣:指古代官员穿好衣服后整理衣襟的动作。

靖节: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晚年归隐田园,自称“五柳先生”。

吟怀:诗歌创作。

年谷登:指年成丰美,庄稼成熟。

四野:指田野。

嚚讼:奸邪的诉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临清后乐轩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陶渊明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政治现状的不满。

首先看第一句:“抠衣上菊坡,不觉吟怀纵。”这里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登上菊花坡的情景,他穿着整齐的衣服,整理好衣襟,然后开始吟诵诗歌。这里的“抠衣”和“上菊坡”都是诗人的行为,而“不觉吟怀纵”则表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接着看第二句:“幸逢年谷登,四野无嚚讼。”这里描述了诗人在丰收的季节里看到的景象。他看到了庄稼成熟,农民们欢欣鼓舞,没有奸邪的诉讼。这里的“年谷登”和“无嚚讼”都是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看到了社会的和谐。

然后看第三句:“靖节今何在,旷怀谁与共。”这里描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怀念。他认为靖节先生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他的理想和抱负将无人能与之共享。这里的“靖节”和“谁与共”都是诗人的疑问和感慨。他认为陶渊明的理想和抱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的心境变得旷远,无人能够理解。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引子,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政治现状的不满。同时,他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