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才初旬,飞雪遽如是。
微闻夜窗鸣,及晨忽盈砌。
古树垂寒枝,亚亚琼瑶缀。
烟霭如云屯,咫尺迷城市。
须臾风怒号,入面劲如刺。
仆夫声嗷嗷,兹惟凶荒岁。
枵腹巳连朝,鹑衣近复敝。
沟壑死不免,冻馁何足计。
吾闻心恻然,此地人多累。
南方当此时,和煦如春气。
辛勤事耰锄,衣食亦不匮。
虽遇水旱年,仓庾犹有备。
今我过诸州,亦闻发赈济。
贫者未沾粟,富者已盈笥。
从来救荒难,十百才一二。
勖哉诸有司,辑宁尚加意。
【注释】
孟冬:指冬季。才初旬(sù):刚刚过了半个月。飞雪遽如是(jù):突然降下了大雪。微闻夜窗鸣:夜里听到窗外的叫声。亚亚(zhà)琼瑶缀(zhuì):形容树上挂满了像玉石一样的冰珠。烟霭:烟雾和云气,形容天气阴沉,视线受阻。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凶荒岁:荒年。枵腹:空腹。鹑衣:破衣。沟壑死不免:因饥荒而死的人到处都是。冻馁(něi):因饥饿而消瘦。何足计:不值得考虑。吾闻心恻然:我听后心里非常难过。南方:这里指京城所在地汴京(今河南开封),也泛指北方地区。和煦(xù):温暖和煦。辛勤:勤劳努力。耰(yōu)锄:翻土用的农具。衣食亦不匮(kuì):衣服和食物都很充足。仓庾(hū):仓库,粮库。犹有备:还有一定的准备。今我过诸州,亦闻发赈济:现在我路过各州,也听说朝廷发放了救济灾民的钱粮。
【译文】
孟冬刚过半个月,忽然下起大雪。
只听得夜里传来叫唤声,等到早晨雪已经堆积满地。
树枝上挂着晶莹的冰块,好像缀着像玉一样的珍珠。
烟雾笼罩着整个天空,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云端之间。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是令人沮丧的: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连最简陋的衣服都穿不暖和,饥肠辘辘的感觉使人难以忍受。
听说今年是凶年,百姓们的生活都非常艰难。
在南方地区,尽管天气寒冷,但是农民们仍辛勤劳作,生活并不困难。
然而现在,我们路过各个州郡,却听闻朝廷正在发放救济钱粮。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可能还沾不上救济的恩惠;而对于富人来说,他们的积蓄却已经足够他们度过难关。
自古以来,解决饥荒问题总是非常棘手。
即使是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脱险,也已经算是幸运了。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不要辜负朝廷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写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作者正在途经各地视察灾情。这首诗是作者在途经汴京时,看到北方的百姓遭受饥荒的苦难而作。
诗的前六句主要描绘了北方百姓在大雪中生活的艰难。首联点出时间,说明才过了半个月就下起了大雪;颔联描写了大雪对人的影响,“微闻夜窗鸣”写出了人们由于寒冷而发出的叫声,而“及晨忽盈砌”则形象地写出了积雪的厚度;颈联以“古树”“亚亚”等词写出了雪花的美丽与沉重。
接着作者又通过“烟霭如云屯”,以及下文中的“须臾风怒号”,进一步渲染了雪势之大和人们的恐慌心情。
诗的最后五句则是作者的感慨之语,作者感叹北方百姓的悲惨遭遇,同时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用词准确,通过对天气、景象的刻画以及百姓生活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北方人民所面对的困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