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古城隅,中流极凝睇。
击楫时奋昂,十已六七际。
风伯何飘摇,阴云极排翳。
白日将无光,飞沙触人眦。
浊浪抛几寻,船欹柁难捩。
吁嗟湘君祠,咫尺不可济。
重华去已远,即此亦云契。
悠悠百世心,瞻望增泗涕。
事变难预防,对面成乖戾。
风乎无太劳,天道终开霁。

【注释】

泛泛:水波流动的样子。古城隅:指君山脚下的古城。阴云极排翳:乌云遮蔽了天空。白日将无光:白天的天空变得昏暗,没有光彩。飞沙触人眦:飞来的沙尘擦伤了眼睛。浊浪抛几寻:大浪翻滚,有几丈高。船欹柁难捩:船身倾斜,难以操纵舵轮。即此亦云契:就在这里也像在湘君祠一样。重华:舜,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百世心:后世人的心愿。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记游君山遇暴风的经历。诗中描写了狂风暴雨中的惊险场面,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头四句写乘船游君山时,风浪突然加大,诗人站在岸上观景,十分惊心动魄。“中流”二字点出了地点,突出了风浪之大。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风浪的汹涌澎湃,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伏笔。

接着四句,诗人以“击楫”二字起兴,进一步描绘了狂风怒涛的景象。“击楫”,即击水而歌。诗人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十已六七际”一句,写出了狂风的凶猛程度,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这里的“阴云”,“排翳”,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密布、阳光被遮挡的恶劣天气。“白日将无光,飞沙触人眦。”这两句诗更加突出了风雨交加的景象,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浊浪抛几寻,船欹柁难捩。”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狂风巨浪的猛烈冲击,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诗人用“欹”(倾斜)字,既写出了船身倾斜的状态,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不安;用“难捩”字,既写出了舵轮转动的困难,也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焦虑。

“吁嗟湘君祠,咫尺不可济。”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湘君祠”即湘江神祠,位于湖南岳阳市城西门内洞庭湖畔。这里借指湘江。“咫尺不可济”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表达了对自己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之感。

后四句,诗人以“重华去已远,即此亦云契”为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重华去已远”一句,既表达了对舜帝的怀念之情,又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忧虑。这里的“重华”,即舜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他治理天下,深受人们的敬仰。

最后四句,诗人以“悠悠百世心,瞻望增泗涕”为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悠悠百世心”,既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又表达了自己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之情。这里的“泗涕”,即眼泪,表示悲伤。

这首诗通过描写狂风暴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舜帝的怀念之情,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