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彩云里,高台知几层。
日日空歌舞,含泪望西陵。
惆怅君王无复来,辇路东风生绿苔。
昔日繁华竟安在,后人过此空徘徊。
君不见遗令分香卖履时,丁宁似有无穷悲。
可怜漳水东流去,芳草萋萋邺城路。
花落莺啼春又归,不见望陵歌舞处。

这首诗的标题是“铜雀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注释和赏析:

  1. 婵娟彩云里,高台知几层。 (注释:在彩云缭绕的天幕之中,高台仿佛有几重。)
  • “婵娟”通常指的是美丽的月亮或星星,这里可能暗喻着天上的景象或比喻台上的美景。“彩云”常用以形容天空的美丽,此处可能指云朵的美丽或者云雾缭绕的景象。“知几层”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高台的高度的想象或推测,可能暗示了其雄伟与壮观。
  • 整体来看,此句通过描绘天上的景象来映衬铜雀台中的壮丽,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这一地点的向往之情。
  1. 日日空歌舞,含泪望西陵。 (注释:每日空有歌舞表演,含泪凝望西边陵墓。)
  • “空歌舞”意味着这些歌舞表演似乎只是为了装饰和吸引观众,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情感的真实表达。
  • “含泪望西陵”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繁华不再、英雄已逝的哀伤。西陵可能是古代帝王的墓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逝去君王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盛景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沧桑的无奈。
  1. 惆怅君王无复来,辇路东风生绿苔。 (注释:惆怅君王再也不会出现,曾经的御道如今长满了青苔。)
  • “君王”指过去的帝王,这里的君王可能是指曹操或其后代,诗人通过提及“君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尊敬。
  • “无复来”表达了诗人对昔日辉煌不再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深刻认知。
  • “辇路”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车驾所经之路,而“东风生绿苔”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感。
  1. 昔日繁华竟安在,后人过此空徘徊。 (注释: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安在?后人路过此地只能徒增感慨。)
  • “昔日繁华”指过去繁荣昌盛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比现在的情况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空徘徊”意味着后人在这片土地上行走时,只能感到一种空虚和失落,无法真正融入或改变现状。
  • 整体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延续了这种哀愁和怀旧的情感:

  1. 君不见遗令分香卖履时,丁宁似有无穷悲。 (注释:不曾忘记当年留下遗令分香卖履的时刻,那时的叮咛似乎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 “分香”和“卖履”都是古代贵族遗留下来的仪式,可能代表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或告别。“丁宁”意为郑重其事地叮嘱或吩咐。
  • 诗人通过提到这些细节,强调了历史事件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以及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记忆和行为。
  • 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和对其影响的深刻理解。
  1. 可怜漳水东流去,芳草萋萋邺城路。 (注释:可惜漳水向东流淌而去,荒芜的道路两旁长满了繁茂的芳草。)
  • “漳水”可能指代一条河流或特定的地理实体,诗人通过提及这条河流来象征历史的发展或变迁。
  • “萋萋”描述了草木茂盛的状态,这里可能用来比喻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更替。
  • 整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加深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 花落莺啼春又归,不见望陵歌舞处。 (注释:花开时节鸟儿歌唱春天又回来了,再也看不到那些歌舞升平的地方。)
  • “花落”和“莺啼”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同时也隐含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 “望陵歌舞处”可能代表了过去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所或娱乐活动的地方,现在则只剩下了凋零的花朵和歌唱的黄莺。
  • 这句诗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以及对现代生活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这些变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