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舆回峪岭,羽骑度岩河。
仰睇石景山,俯瞰桑干河。
桑干水流何太急,狂飙卷浪高千尺。
浮澌穿石吼风雷,新涨奔崖乱云日。
圣主顾且惊,拊髀呼近臣。
仅一衣带水,泛滥愁吾人。
况复河源来天上,汤汤百折经龙门。
盘旋九曲银潢转,澎湃八弦沧海翻。
频年徐邳无安流,白日蛟龙走林阜。
纵有田闾岂足依,即云疏筑那堪久。
少府徒闻请万缗,天吴时复忧千亩。
金简谁嗣敷土功,玄圭应待济川手。
微臣稽首颂吾皇,儆予今复继陶唐。
欲笑秦王称德水,还轻汉武筑宣房。
坐令蒿莱化禾黍,还教沮洳变康庄。
载德老农歌击壤,洪河万里浮荣光。

【注释】

鸾舆:帝王的车驾。

回峪岭:地名,位于今北京市延庆县境内。

羽骑:指皇帝的护卫。

仰睇:仰头看。

桑干河:一条河流名,在今北京附近。

狂飙:猛烈的狂风。

穿石吼风雷:形容水势汹涌。

衣带水流:形容水流之小。

徐邳:徐州一带。

蛟龙:这里借指水患。

田闾:指农田。

疏筑:指疏通河道。

天吴:传说中的海神名。

玄圭:一种玉器名,用作祭祀时所用的祭品。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敬意。

陶唐:传说中尧的封地,即今山西临汾市一带。

秦王:指秦始皇。

汉武:指汉武帝。

坐令:使……得到治理。

载德:载福。

老农:年老的农民。

击壤:古时的一种游戏,用土块击打,象征欢乐。

洪河万里:大江大河,流经万里。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文学家解缙为颂扬明成祖朱棣巡视黄河时的文治武功而作。诗中歌颂了朱棣巡视黄河,治理河患、安定百姓、巩固政权的伟大功绩。全诗气势磅礴,语言雄浑,形象生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了明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诗的起句“銮舆回峪岭,羽骑度岩河”,描绘的是明成祖巡视黄河的场景。“銮舆”指的是帝王的车驾,“回峪岭”指的是山岭,“羽骑”指的是护卫皇帝的骑兵,“度岩河”则是指越过山岭和河流。这些词语都形象地描绘了明成祖巡视黄河时的威仪与气派。

诗人通过“仰睇石景山,俯瞰桑干河”,进一步描绘了明成祖巡视黄河的场景。“仰睇”和“俯瞰”分别描绘了明成祖从高处向下观看和从低处向上观看的情况,形象地表现了明成祖巡视黄河时的从容和自信。

诗人又通过“桑干水流何太急,狂飙卷浪高千尺。浮澌穿石吼风雷,新涨奔崖乱云日。”这四句话来描述黄河的湍急水流和壮观景象。其中,“桑干水流何太急”描述了黄河水的奔腾,而“狂飙卷浪高千尺”则描述了风浪的力量之大,可以卷起千尺高的浪花。最后一句“浮澌穿石吼风雷”更是将这种壮观的景象推向了高潮,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壮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黄河周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对明成祖巡视黄河的赞美之情。其中,“圣主顾且惊,拊髀呼近臣”这句话描绘了明成祖看到黄河的壮观景象后感到惊讶的情景。而“仅一衣带水,泛滥愁吾人”则表达了明成祖对黄河泛滥造成的困扰的担忧。

诗人又通过“况复河源来天上,汤汤百折经龙门”这两句诗句,描绘了黄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的地理特点。其中,“汤汤百折经龙门”则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经过龙门山时的水势之大,仿佛有百折不挠之势。

诗人又将视线转向了下游的黄河流域。其中,“盘旋九曲银潢转,澎湃八弦沧海翻”这两句诗句描绘了黄河流域九曲十八弯、波浪翻滚的景象。其中,“盘旋九曲银潢转”则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流域九曲十八弯的地理特点;而“澎湃八弦沧海翻”则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流域波浪翻滚的壮观景象。

诗人又再次强调了明成祖巡视黄河的伟大功绩。其中,“频年徐邳无安流,白日蛟龙走林阜”这两句诗句则描绘了徐邳一带多年没有安流的情况,而明成祖却能够及时治理,使河水得以安流;而“纵有田闾岂足依,即云疏筑那堪久”这两句诗句则表达了虽然有了田地和房屋,但也不能长久依赖,因为还需要继续疏浚河道。

整首诗气势磅礴、雄浑大气,充分体现了明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