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忽吠鸣,岂是刘安宅。
近看爨烟青,人家枕山脊。
【注释】
信阳:今河南潢川县,在豫南。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淮南王,曾与方士求仙,炼丹,后畏死逃归,居江都(今安徽合肥市)。此诗当作于元和五年(810)诗人由湖南长沙赴江陵(今属湖北)途中。云中吠鸣:云中指天上云彩,云中狗吠。传说汉代淮南王刘安曾作《淮南子》,其中记载有云母、云母石等物。此句谓天中云气中有狗吠声。岂是:难道。刘安宅:指刘安宅地。近看:走近一看。爨烟青:指炊烟缭绕。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物。
首句“云中忽吠鸣”,写天空中云朵之间突然传来狗叫声,使人惊诧不已。“忽”字说明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来得突然,“云中”二字又表明这是天上发出的响声。“吠”即狗叫,“鸣”是声音,两句合起来就是天上发出的声音,而声音是从何处来的呢?这就引出了第二句:“岂是刘安宅。”原来这声音是从淮南王的故宅里发出的。“岂是”二字是疑问语气词,表示不相信之意,说这声音怎么会从淮南王的旧宅里发出来的呢?
第三句“近看爨烟青”,紧接第二句而来,写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烟火缭绕,炊烟袅袅,淮南王当年就居住在这里。“爨”是烧火做饭的意思。“烟”指炊烟,“青”是颜色,形容炊烟的颜色。
第四句“人家枕山脊”,描写淮南王故宅周围的地理环境,说这家人住在山脊上,背靠大山,面朝大海。“枕山脊”三字说明这家人住宅的地形,也说明了淮南王的旧宅就坐落在这样的山脊上。“人家”一词表明淮南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已是一家一户的居民。
这首诗写景叙事结合紧密,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淮南王故宅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