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无那。
灯前似有人同坐。
人同坐。
新拈诗句,有谁曾和。
阿谁暗闪金屏过。
含羞吹却灯花堕。
灯花堕。
莫教好事,被他瞧破。

【注释】

秦楼月:即《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唐教坊曲名,属大石调。词牌名。本意是赞美牛郎织女的相会,后来多用来写离别。

美人影:美人的倩影。

愁无那:愁绪无法排解。

灯前:灯下,指夜晚。

金屏:装饰华贵的屏风。

阿谁:谁。

暗闪:偷偷地闪避。

吹却:吹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一位美人独自在夜深人静时刻,面对孤灯独坐时所生愁思,以及她如何掩饰自己情感的词作。上阕主要写美人的孤独、寂寞和愁思;下阕主要写美人的掩饰。全词以“愁”为线索,层层深入,步步铺展,刻画了一位美人独自在孤灯下的苦闷心情。

开头两句:“愁无那。灯前似有人同坐。”意思是说,这忧愁无法排遣,因为好像有一个人和自己坐在灯前一样。这里的“愁”字既是对下文“同坐”的人的修饰,又是指自己的内心感受。

接着两句:“人同坐。新拈诗句,有谁曾和。”意思是说,那人与我同坐,我也正拈起新诗,想要吟诵出来,但是又有谁能与我和诗呢?这里的“人同坐”既指与美人一同坐着的人,也指诗人,即诗人正在拈诗,美人也在凝神思考,两人心心相印。

接下来两句:“阿谁暗闪金屏过。含羞吹却灯花堕。”意思是说,是谁偷偷地闪过了金屏?美人含羞地吹灭了灯花。这里的“阿谁”是疑问代词,指那个与美人同坐的人,可能是她的丈夫或情人。而“含羞吹却”则写出了美人羞涩的心理。

最后两句:“灯花堕。莫教好事,被他瞧破。”意思是说,灯花落了,不要让他看见我们,否则他就要发现我们的秘密了。这几句是全词的结尾,也是全词的关键所在。它不仅写出了美人的担忧,还写出了美人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忠贞。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含蓄,充满了诗意。特别是通过对美人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聪慧和善良。同时,通过对“愁”字的反复运用,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