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弟慈,父子兄弟足法;
智仁勇,天下国家可均。

诗解

这首诗通过对比“孝弟慈”和“智仁勇”,展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在儒家思想中,孝悌(孝顺和尊重兄长)被视为人的基本品质,而智慧、仁爱和勇敢则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

逐句释义

  1. 对联:这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由两句话组成,形式上对仗工整,意义相互补充,常用于表达某种观点或评价。在这里,“孝弟慈”与“智仁勇”形成对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
  2. 孝弟慈:“孝悌”是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强调子女应尊敬父母,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这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慈”则是指慈悲为怀,对人以爱心相待。整个词语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人际关系状态。
  3. 父子兄弟足法:这里的“足法”可以理解为典范、模范。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孝顺和尊重兄长的行为,可以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
  4. 智仁勇:“智”指智慧,“仁”代表仁慈,“勇”则是指勇气。这三者都是儒家认为的重要品质,分别对应了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两个方面。
  5. 天下国家可均:在这里,“天下国家”指的是国家和世界,“可均”意味着可以平均分配或和谐治理。这句话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敢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性。

译文

孝悌慈,父子兄弟足法;
智仁勇,天下国家可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孝弟慈”和“智仁勇”的对比,表达了儒家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秉持孝顺、尊重、爱心和勇敢的原则。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国家大事时,应该具备智慧、仁爱和勇气,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这种思想对于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