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事未遥,兄时乡杖我垂髫。
岂识负剑从长者,惟解戏鸡逐马夸轻蹻。
三十年后事已更,惊看镜里白髭生。
问兄何为却少壮,应是黄金铸已成。
诗句如下:
三十年前事未遥,兄时乡杖我垂髫。
岂识负剑从长者,惟解戏鸡逐马夸轻蹻。
注释:
- 三十三言诗:这是一首明代的诗作,属于诗歌的一种形式。
- 希周兄八十: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希周(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的八十岁生日。
- 三十年前: 这是指诗人和希周分别的时候,也就是三十年前。
- 事未遥: 意思是时间过去了很久,没有多久。
- 兄时乡杖: 指的是希周在那时已经是一个老年人了,正在接受乡里的杖责。
- 我垂髫:我那时还很年轻,还在上学,头发还没有长出来,所以用“垂髫”来形容。
- 岂识负剱从长者: 意思是他们之间没有深厚的友谊,对对方的行为一无所知。
- 惟解戏鸡逐马夸轻蹻: 意思是他们只是一起玩耍,追逐游戏,而不知道对方的真正意图。
- 应是黄金铸已成: 意思是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变得淡薄,就像黄金铸造的一样,无法改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情景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变化的感慨。通过描述自己年轻时和希周的关系,以及后来对他的误解,诗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同时,诗人也通过询问为什么希周看起来仍然年轻,暗示了这种变化可能与某种物质利益有关,如黄金铸造。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关系的无常,是唐顺之作品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