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柏垂萝古洞春,上人飞锡此何因。
非关福地寻仙侣,自向青山认法身。
【注释】
- 善卷:即善卷禅师。
- 上人:指僧人。飞锡:佛教语,意谓僧人步行或乘着锡杖到寺院里去。何因:什么缘故。
- 福地:福报深厚的国土。
- 仙侣:仙人的同伴。
- 法身:佛家语,指修行者自性清净圆满的本性。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和尚住善卷山的赞赏和祝福。前两句写山中景色,后两句写王和尚的修行境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第一句“偃柏垂萝古洞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景象。偃柏垂萝,形容山中的树木苍老、低垂,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美。古洞春,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幽静之美,如同春天一般温暖而宜人。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为下文的赞美做了铺垫。
第二句“上人飞锡此何因”,是对王和尚住山这一行为的解释。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飞锡,则是佛教语,意为步行或乘着锡杖到寺院里去。这句诗看似在问王和尚为何要住在这里,但实际上是在赞叹王和尚的境界。这里并没有直接赞美王和尚,而是通过询问的方式,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藏了起来。
第三句“非关福地寻仙侣”,则是对王和尚境界的真实写照。非关福地,意为与富贵无关;寻仙侣,则是与追求仙道之人相伴。这句诗既表明了王和尚的境界并不局限于世俗的富贵,也不追求仙道之途,而是在于内心的修行和悟性。这是对王和尚境界的高度概括和赞扬。
最后一句“自向青山认法身”,则是对王和尚修行境界的具体描述。法身,是佛教语,意谓修行者自性清净圆满的本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王和尚在青山之中,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自己修行的法身。这里的“自”字,既表达了王和尚的自觉自愿,也体现了他与青山融为一体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王和尚住山这一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通过对“偃柏垂萝”、“上人飞锡”、“非关福地”、“仙侣”、“法身”这几个关键词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心如止水的修行者形象,并对其境界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