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非夙心,行役苦相迫。
仗策随平原,扬舲共羁客。
空水阅桃花,深山眺桐柏。
终风暴且来,奔湍溯方逆。
临津引不前,天际孤帆隔。
驰情东望时,何异西陵夕。
停桡既无悰,对酒亦未怿。
眷眷劳歌兴,戚戚烦忧积。

桃源遇风追子安兄舟不及干禄非夙心,行役苦相迫。

仗策随平原,扬舲共羁客。

空水阅桃花,深山眺桐柏。

终风暴且来,奔湍溯方逆。

临津引不前,天际孤帆隔。

驰情东望时,何异西陵夕。

停桡既无悰,对酒亦未怿。

眷眷劳歌兴,戚戚烦忧积。

注释:桃源遇风追赶子安兄的小船赶不上。干禄不是自己的意愿,行役又很辛苦地被逼迫着。拿着马鞭跟着平原君,扬起船桨和羁旅之人一起漂泊。在空旷的水面上观赏桃花盛开的情景,在深深的山中眺望桐柏山的美景。最后风暴就要来了,水流湍急,要逆流而上。靠近渡口却犹豫不决,只见天边的一片孤帆渐渐远去。心中驰情东望的时候,与傍晚在西陵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停下船来却没有高兴的心情,面对美酒也感觉不到乐趣。心中眷恋着歌声,心里忧虑、烦恼积聚如山。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诗题中的子安指的是唐代名臣张说的弟弟张九龄。张九龄是杜甫的朋友,也是同乡,两人感情很深。杜甫曾作《赠张十二岳》云:“昔年有仲宣,佩玉立长路。”可见两人友情之深。此诗就是写杜甫在江上送别张九龄的情景。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并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为朋友即将离去而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的前途渺茫而感到忧愁。颔联写诗人陪同好友乘舟,顺水而下,欣赏沿途风光。颈联写诗人因友人远行而产生思归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一路平安的祝愿。尾联写诗人在长江边送别友人时,心情复杂,既依依不舍,又难以自抑,只能借歌声抒发内心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