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入秦庭,梅福游吴市。
隐姓干相君,逃名类仙吏。
客逢江夏生,自谓西州裔。
叔运遭崩乱,远迹甘留滞。
家本秦川人,身从越乡寄。
披雾清明朝,利见飞龙位。
论难登石渠,烟煴吐经笥。
述德诞吾宗,济美光遹世。
并载发江都,方舟涉淮泗。
聊宣敦赏情,一慰羁离思。
这首诗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句,共四组。每句的注释在相应的诗句下。赏析部分将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组:范雎入秦庭,梅福游吴市
- 范雎: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因被诬陷而流亡至秦国。
- 梅福: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据说他曾隐居于江南地区。
- 隐姓干相君:比喻范雎为了躲避政治风波,改变自己的身份以隐藏自己的才华。
第二组:隐姓干相君,逃名类仙吏
- 描述范雎改变身份以隐匿自己,与仙人相似,远离尘世的纷扰。
第三组:客逢江夏生,自谓西州裔
- 客人遇到一位名叫江夏生的人,自称是西州的后裔,可能指的是江夏(今湖北武汉)这个地方。
第四组:叔运遭崩乱,远迹甘留滞
- 指范雎遭遇了国家的变乱,被迫离开家乡,留下了遗憾。
- “叔运”可能是范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第五组:家本秦川人,身从越乡寄
- 范雎原籍在秦川(今陕西一带),但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暂时寄居于越乡(即越地)。
第六组:披雾清明朝,利见飞龙位
- 形容范雎如同披着雾气,期待着光明的未来,有望像飞龙一样占据高位。
第七组:论难登石渠,烟煴吐经笥
- 比喻范雎能够通过辩论解决困难,学识渊博。
- “石渠”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藏书之地,用以比喻学问或智慧。
- “经笥”指装载经书的竹简箱,这里用来比喻知识或学问。
第八组:述德诞吾宗,济美光遹世
- 描述范雎弘扬家族荣耀和道德。
- “济美”意为帮助他人,“光遹”表示发扬光大。
第九组:并载发江都,方舟涉淮泗
- 描述了范雎带着他的家人一起离开故土,乘船渡过淮河和泗水,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
第十组:聊宣敦赏情,一慰羁离思
- 表达了范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家人的关怀和慰藉。
结语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范雎的经历和情感,展现了他在乱世中求索、挣扎、隐忍、奋斗的复杂心理变化。诗人通过对范雎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安宁和正义的心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对范雎个人命运的描写,也有对那个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