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得罪叹明时,君去应逢圣主知。
坐对越山倾别酒,行攀淮树寄离思。
省中执法凭三尺,阙下衔恩恋一麾。
予亦周南留滞者,春城挥手各凄其。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述了一位被贬官的官员在赴任途中与朋友告别的情景。以下是各句的注释和赏析:
- 莫因得罪叹明时,君去应逢圣主知。(不要因为得罪了人而叹息这个时代,你离去后应该会遇到英明的君主)
- “莫因”:不要。
- “得罪”:得罪人。
- “叹明时”:感叹这个时代。
- “君去”:你离去。
- “应逢圣主知”:应该遇到英明的君主。
- 坐对越山倾别酒,行攀淮树寄离思。(坐在越山边敬酒,行走时攀爬淮树寄托离别之情)
- “越山”:越州山(地名)。
- “倾”:敬酒。
- “淮树”:淮河之滨的树木。
- “寄离思”:寄托离别之情。
- 省中执法凭三尺,阙下衔恩恋一麾。(在省里执法,靠三寸不烂之舌(即执法),在宫阙之下,怀念一席官位)
- “省中”:指官府中的司法部门。
- “执法”:执行法律。
- “凭三尺”:比喻凭借自己的智慧。
- “阙下”:皇宫之下。
- “衔恩”:怀有感激之情。
- “恋一麾”:留恋一席官位。
- 予亦周南留滞者,春城挥手各凄其。(我也像那被流放的人一样,在春天的京城中挥手告别,各自感到悲伤)
- “周南”:《诗经》中的一章,常用来比喻流放之地。
- “留滞”:停留不前,指被贬官。
- “春城”:春季的城市,这里指京城。
- “挥手”:挥手告别。
- “各凄其”:各自感到悲伤。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被贬官的同情和对其未来命运的关心。同时,诗人通过运用自然景物和抽象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