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仙棹且徐开,岐路离筵未忍回。
乘月遥从石梁度,看霞几过海门来。
郡中共识宣城藻,阙下谁怜贾傅才。
吴越相望一水隔,思心日夜向天台。

送王维桢量移台州

使君仙棹且徐开,岐路离筵未忍回。

乘月遥从石梁度,看霞几过海门来。

郡中共识宣城藻,阙下谁怜贾傅才。

吴越相望一水隔,思心日夜向天台。

注释:

使君:指王维桢,当时是县令。仙棹:神仙之舟,比喻高官。

岐路:岔道,分岔的路。离筵:离别宴席。

乘月:指在月光下行走。石梁:山名,位于今浙江新昌附近。

看霞:观赏晚霞。海门:指浙江的海门山,为浙东与闽北的天然屏障。

郡中:指当时的台州,即今浙江台州市。宣城:指宣城郡,古郡名,今属安徽。

贾傅才:指贾谊,古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才华横溢。

吴越:指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两省以杭州湾为界。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王维桢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使君仙棹且徐开,岐路离筵未忍回”,描写了王维桢乘坐仙舟缓缓离开的情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乘月遥从石梁度,看霞几过海门来”则描绘了王维桢乘着月光从石梁渡过大海,欣赏着晚霞的美丽画面。这一联既展现了王维桢的才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颈联“郡中共识宣城藻,阙下谁怜贾傅才”则是说在台州郡内,人们已经普遍认同王维桢的优秀品质,而在京城长安,又有谁会像贾谊那样赏识他的才能呢?这一联既表现了对友人的赞赏,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

尾联“吴越相望一水隔,思心日夜向天台”则是说虽然吴越两地相隔万里,但诗人却时刻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希望他能早日回到家乡。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也寄托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