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斜带郭,数里接仙源。
岚气回盘岭,滩声到石门。
僧开翠微舍,客造白云轩。
讶可无机事,看鸥代晤言。

这首诗描绘了东溪寺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

我们来看第一句“东溪斜带郭,数里接仙源”。这里,“东溪”指的是位于山脚下的一条小溪,它蜿蜒曲折地穿过村庄,仿佛是一条绿色的腰带一样。而“斜带郭”则形容这条东溪在村庄中穿流而过,如同一道绿色的飘带斜挂在城郭之上。接下来,“数里接仙源”则进一步描述了东溪与远处仙源之间的紧密联系。仙源通常指的是一种神秘的、超凡脱俗的地方,而这里的“接”则暗示着东溪与仙源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而是通过几里的路程就能相连,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第二句“岚气回盘岭,滩声到石门”,则转向描绘了东溪周围的自然景观。其中,“岚气回盘岭”形象地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是山岭被云雾所环绕,形成了一种回旋盘旋的美景。而“滩声到石门”则进一步展现了东溪附近的地理特征。滩声是指水流在石头上撞击时发出的声响,而“到石门”则表明这种滩声最终传入了石门这个地方。这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诗人眼中那片山水之美。

第三句“僧开翠微舍,客造白云轩”,则转向了描述寺庙和游客的情景。其中,“僧开翠微舍”意味着寺庙中的僧人正在开启他们居住的小舍,为来访的客人提供住宿之地。而“客造白云轩”则描绘了游客们为了休息而建起了一座名为“白云轩”的亭台楼阁,这个名称也寓意着他们的心境与白云相得益彰,超然物外。这句中的“僧”和“客”分别代表了寺庙中的僧侣和游客,他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但都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第四句“讶可无机事,看鸥代晤言”,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无机事”指的是没有世俗烦扰的事情,而“看鸥代晤言”则意味着诗人通过观赏鸥鸟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以鸥鸟作为心灵的寄托和对话的对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大自然和心灵自由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东溪寺及其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自由追求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