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芭蕉桂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
有时自把龟毛拂,只得虚空笑点头。

独庵老人自题像赞

看破芭蕉桂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

有时自把龟毛拂,只得虚空笑点头。

注释:

  1. 芭蕉:一种植物,其叶大如扇,绿色,有长柄,常作观赏用。
  2. 桂杖子:即桂枝杖,古代的一种手杖,常用以表示清高或隐居。
  3. 彻骨:穿透骨头。
  4. 龟毛拂:用龟甲上的细毛制成的拂尘。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独庵老人的诗。独庵老人是唐代的名僧,他看破红尘,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对独庵老人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的赞美。
    首句“看破芭蕉桂杖子”,描绘了独庵老人看透世事,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芭蕉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桂杖子则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智慧、清高的品质。两者结合,既展现了独庵老人的性格特点,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次句“等闲彻骨露风流”,进一步描绘了独庵老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等闲”意味着轻松自在,“彻骨”意味着深入骨髓,“露风流”则是指风雅潇洒。这些词汇都展现了独庵老人的豁达、从容和优雅。
    第三句“有时自把龟毛拂”,则是对独庵老人行为方式的描写。他用龟毛做成的拂尘轻轻拂过,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充满了深意。龟毛拂尘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代表着清净、慈悲。在这里,独庵老人用它来擦拭自己的心地,表达出他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最后一句“只得虚空笑点头”,是对独庵老人内心世界的描绘。这里的“虚空”指的是内心的世界,“笑点头”则是一种微笑的动作。独庵老人虽然身处虚空之中,但他的心却是开放的。他用微笑点头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这种心态使他能够超脱世俗,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独庵老人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描绘,展现了他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