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西陵育蚕始,开我万世资生原。
五亩桥边树桑柘,衣裳乃服由轩辕。
王泽寖衰不下究,弃置田庐作园囿。
闾阎无复采桑人,却欲重重被文绣。
吁嗟皇妃躬祀夫人缫,岂敢恶逸为勤劳。
公桑蚕室古来重,里罚有布惩不毛。
崇阳拔茶易桑植,乖厓卓有先几识。
四野阴稠桑作林,襄城歌舞忠宣德。
上有作者民斯从,三吴非复当时风。
一花一木务珍玩,饲蚕树老烟芜丛。
兹图宛然含讽意,仿佛东郊劝蚕事。
桑阴筐篓去复来,屋里妇姑忙不寐。
簇箔层层候起眠,窖蚕缫丝说去年。
却叹官租犹未了,莫教重贡八蚕绵。

【注释】

题丹阳贺氏采桑饲蚕图:题目是赞美丹阳人种桑养蚕的诗,“贺氏”指诗人的朋友贺知章。

一从西陵育蚕始:从西边的陵地开始培育蚕。

开我万世资生原:为我开辟了世代生存的源泉。

五亩桥边树桑柘:在五亩桥边的桑树上结满果实。

衣裳乃服由轩辕:用轩辕(黄帝)的衣服来制衣,因为相传黄帝曾穿树叶编成的衣服。

王泽寖衰不下究:王泽逐渐衰落下去,人们不再探究它的究竟。

弃置田庐作园囿:把田地和房屋都放弃不用,改为建造园囿。

闾阎无复采桑人:乡村里再也没有人去采桑织布的人。

却欲重重被文绣:却要穿层层叠叠的锦绣衣服。

吁嗟皇妃躬祀夫人缫:叹息说皇帝妃子亲自祭祀夫人缫丝。

岂敢恶逸为勤劳:怎么敢于厌恶安逸而去从事勤劳呢?

公桑蚕室古来重:古时候公桑蚕室是很重视的。

里罚有布惩不毛:里中对犯罪者进行惩罚,用布匹作为处罚。

崇阳拔茶易桑植:在崇阳县种植茶叶容易取代桑树种植。

乖厓卓有先几识:在乖崖地区有超前的见解。

四野阴稠桑作林:四周田野上长满了桑树形成了树林。

襄城歌舞忠宣德:襄城的歌舞表达了忠诚和宣明的德行。

上有作者民斯从:上面有诗人创作的作品,百姓也跟随学习。

三吴非复当时风:三吴地方的人民已经不是当年那样淳朴善良了。

一花一木务珍玩:一件件物品都是精心制作的珍品。

饲蚕树老烟芜丛:用来喂养蚕的树木已经变得衰老,周围的草丛里弥漫着烟雾。

兹图宛然含讽意,仿佛东郊劝蚕事:这首诗的意思很明白,就像在劝导人们在东郊放养蚕儿。

桑阴筐篓去复来:桑树荫下编织竹篮和竹篓的人来回走动。

屋里妇姑忙不寐:家里妇女和孩子都很忙碌,没有谁能够入睡。

簇箔层层候起眠:人们一层层的叠着纸箔等候着睡觉的时间到来。

窖蚕缫丝说去年:将蚕蛹埋入土中,让它们自己吐丝制作成丝,这已经成为了习惯做法。

却叹官租犹未了:只是叹息官府的租税还未缴纳完毕。

莫教重贡八蚕绵:不要让再次征收蚕丝成为负担。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前半部分主要写农民的辛苦劳动,后半部分主要写官吏的横征暴敛,并由此而产生感慨。全诗以“桑”为主线,贯穿始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第一句点出主题。从西边的陵地开始培育蚕;第二句表明作者要为民开辟一个生产生活的来源;第三句进一步说明,农民们用轩辕氏的衣裳来制作衣物,这是为了生活需要。第四句表明,由于王泽渐趋衰竭,人们不再研究它的根本道理。第五句表明,农民放弃了耕种,改为修建园林。第六句表明,乡村里没有人再去做采桑织布的事情了。第七句表明,现在人们穿着层层叠叠的锦绣衣服。第八句表明,过去人们还要去野外采集桑叶、喂蚕,而现在这些活计都已经由家中的女红来完成。第九句表明,那些官家们还不肯停止征收赋税,以致于农民无法再缴纳官家的税赋。第十句表明,不要让人们再交纳蚕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