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屡拜渥恩浓,宪府重临位秩崇。
此日威名驰列郡,昔时风采著朝中。
清秋鹤化钟山月,落日猿啼浙水风。
北望凤台吟楚些,可胜抆泪听哀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咏史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邵玘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和崇高威望。
“绣衣屡拜渥恩浓,宪府重临位秩崇。”这句话的意思是,邵玘身穿华丽的官服,多次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嘉奖,他的高位和声望都非常高。这里的“绣衣”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服饰,“渥恩浓”表示皇帝对他给予了很多恩惠,“宪府重临”则是指邵玘担任了重要的官职。
“此日威名驰列郡,昔时风采著朝中。”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邵玘的权势和影响力。现在他在各地都有很高的声誉,过去在朝廷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这里的“威名”指的是他的影响力,“驰列郡”表示他的权力广泛,“风采”则是指他的才能和魅力。
“清秋鹤化钟山月,落日猿啼浙水风。”这两句则是描写了美丽的景色。秋天的清冷、月亮的明亮和山间的宁静都让人感到舒适。同时,“鹤化”和“猿啼”也暗示了邵玘的离世,他如同一只高飞的鹤一样,离开了人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北望凤台吟楚些,可胜抆泪听哀鸿。”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邵玘的怀念之情。他站在凤台上,思念着邵玘生前的风采和才华,不禁流下了眼泪。这里的“楚些”可能是指诗歌或者其他文学形式,而“哀鸿”则是指悲鸣的鸿雁,象征着邵玘的离世和诗人的悲伤。
这首诗通过描绘邵玘的权势和影响力,以及他离去后的美景和哀思,表达了诗人对邵玘的怀念之情。同时,诗句中的“绣衣”、“宪府”、“威名”、“清风”、“鹤化”、“猿啼”、“凤台”等关键词也都富含深意,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