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兴贤费琢磨,诸生岁久沐馀波。
黄堂昼永鞭笞静,泮水春深雨露多。
已喜闾阎兴揖让,屡闻父老诵时和。
州人自此敦风教,不独文翁有咏歌。

【注释】

黉(hóng)馆:校舍。

萧太守:名伯辰,曾任深州知州。

兴贤费琢磨:培养贤才需要下功夫琢磨。

诸生:学生。

黄堂昼永:指官府里白天很长。

鞭笞:责罚。

闾阎(lǘyán):里巷之间。

兴揖让:兴起谦让的风气。

时和:指年景丰收、社会安定。

文翁:指汉代蜀郡太守文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纪念他在成都任知州时所办的学校而作的。

首联“太守兴贤费琢磨,诸生岁久沐馀波”,说太守为了兴办学校,煞费苦心。这所学校建立后,学生们受益匪浅。

颔联“黄堂昼永鞭笞静,泮水春深雨露多”,写在校园中,时间过得很慢,学生没有受到鞭打之苦,而是沐浴在雨露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颈联“已喜闾阎兴揖让,屡闻父老诵时和”,写人们已经喜欢这种谦虚有礼的社会风尚。而父老们也多次吟诵“时和”一词,歌颂社会的美好景象。

尾联“州人自此敦风教,不独文翁有咏歌”,说从此以后,州里的人民都致力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不再只靠文翁一个人去提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学校教育的赞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