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阙载丹丘,揽辔亲随御辇游。
林外好花多映日,涧边瑶草不知秋。
恍疑飞步凌三岛,绝胜吹笙过十洲。
此日登临膺宠渥,相思不见重离愁。
【注释】
庶吉士:明清两代指皇帝选授的进士。杨之宜:名不详,应为明朝人。柬宗豫大学士士奇:杨之宜曾向士奇求教。谕德:官名,明代设置,为太子少师、中书省参知政事的通称,相当于现代的国务委员兼教育部长。翰林诸同志:指杨之宜与士奇等人。其二:第二句。丹丘: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泛指仙境。御辇:皇帝的马车。揽辔亲随:意思是说皇帝亲自跟随在车旁。三岛:传说中海上有三座仙山,称为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吹笙:吹笙乐,即吹奏笙簧。十洲:传说中海上有十个仙岛。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对所赠之什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瑰丽神奇的画面:“广寒宫阙载丹丘,揽辔亲随御辇游”。这两句是说,那如仙境般的宫殿都装点着绚丽的色彩,而皇帝则亲自跟从在御辇之后游览。“揽辔”一词,写出了皇帝出游时的威仪。“广寒宫阙”四字,将仙境写得活灵活现。“载”,是装饰的意思。“丹丘”,是仙境,也是地名。《列子·周穆王篇》中有“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入火不热,入水不濡,以天地为大炉,以万物为铜铁。”的记载,所以此处用“载”字形容其盛况;“丹丘”二字则是对“广寒宫阙”作进一步的烘托。
颔联写景,描写了林外花开得茂盛,映照着阳光;涧边瑶草生长在深秋时节,不知道季节更替,依然翠绿。“林外”“涧边”两个词组写出了景物的地理位置,“好花”则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多映日”三个字则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之美。“瑶草不知秋”则写出了景物之秀美、之清幽、之神秘。
颈联写景,描写了自己仿佛在梦中飞步凌三岛,吹奏笙簧过十洲的情景。“恍疑”二字写出了梦中的神奇美妙之感,“凌三岛”则是夸张地写出了梦中所经历的路程远、景色美;“绝胜”二字则突出了自己所经历之情景的神奇美好之处。“吹笙过十洲”则是说在梦中自己曾经吹笙去过许多个美丽的岛屿。这两句是诗人对梦境中所经历的美好景象的热烈赞颂。“此日登临膺宠渥,相思不见重离愁。”这两句则是诗人对现实中所遇到的美好景象的深情赞颂。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诗人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