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贤诏下促骊歌,江上风烟别思多。
群从几人登正路,九霄何地答恩波。
筹边即见销金甲,待漏重看振玉珂。
若向江湖怀旧侣,缄题时托雁南过。
【注释】
- 征贤诏:唐太宗贞观初年,太宗曾下诏征召四方的名士,以充实朝廷的人才。
- 骊歌:古代宴会结束唱的送别的歌曲。
- 群从:指同辈人。
- 正路:指科举考试中举。
- 九霄:天上最高的地方。
- 筹边:指边防。
- 销金甲:指将铠甲熔化成金属。
- 待漏:指等待入宫奏事。
- 振玉珂:指佩戴玉质的冠带。
- 江海:泛指南方地区。
【赏析】
此诗作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作者潘好古,时为太子中舍。这首诗是送友人潘莪峰赴长安任少司马。首联写诏令下达,催促人们结束宴乐,准备迎接新的使命。“骊歌”即《骊山行》,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李龟年所制。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行幸。李龟年善吹筚篥,能为《秦王破阵乐》、《凉州》及《伊州》三曲。后安禄山叛,玄宗奔蜀,李龟年随至成都。《骊山行》歌词有:“忆君清泪如铅水,夜夜沙堤闻雁声。”此诗用之,意指长安宫廷的生活已无法再续前缘。颔联写朋友要离开京都,到边疆去报效国家,自己只能目送他远行了。“群从”,指同辈人。古人常说:“一登龙门,身价十倍”(《晋书·王戎传》),所以诗人希望潘友能够早日取得功名。颈联写友人即将奔赴边疆,身佩军甲,等待入宫奏事的情景,也暗含着对自己将来不能入仕的遗憾和惋惜之情。“销金甲”、“振玉珂”都指代着武士装束,诗人用典贴切,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尾联写朋友离去后,自己只能把怀念的话语寄托给信鸽,让它飞越长江、大海,向远方的朋友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缄题”,指书信。“雁南过”点明了书信的内容和寄送的时间。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富有韵味。
【译文】
征贤诏书下发催促我们结束宴乐,江上风烟使人产生许多离别的思愁。我们的同伴有几人走上正路,九霄何处才能报答恩波?边防立即见到销金甲胄,等候漏刻看到振玉珂头。如果你在江湖怀旧侣朋,就请缄题时托雁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