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芙蓉江上峰,夕林秋影坐来慵。
雨昏素幔妨归燕,云起澄潭有卧龙。
渔父欲寻桃洞入,野情不博酒泉封。
一行钜老裨新政,却愧青邱是故农。

【注释】

芙蓉江:即赣江,发源于江西与湖南边界的莲花县。芙蓉峰:江西大庾岭上的主峰,海拔1967米,为江南著名山峰之一。

渔父:指隐居在山中打鱼的人。桃洞:传说是西王母所居之洞。

裨:补益,辅佐。青邱:传说中的神仙居处,也泛指隐者。

钜老:指地方名流,旧时称地方长官。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意境高远,情韵悠长。诗人以清幽的景物、静寂的环境,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情操。

首联“十二芙蓉”三字起得极有气势,点明地点,勾勒出一幅江山胜境图。芙蓉山上的芙蓉峰,耸入云霄,如芙蓉初放,秀美壮观。“夕林秋影”一句,既点明了时节为秋天,又写出诗人在山中观赏夕照,坐观秋景的闲适心境。

颔联“雨昏素幔妨归燕”、“云起澄潭有卧龙”,写景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前句“雨昏素幔妨归燕”,描绘雨雾蒙蒙,白绢似的云层遮住了归巢燕子的飞行;后句“云起澄潭有卧龙”,形容云雾翻涌,像一条龙盘踞在清澈的潭水中。

颈联“渔父欲寻桃洞入”,“野情不博酒泉封”,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的渔父和隐士的闲适生活。渔父在桃花盛开的水洞口寻找着桃源,而隐士们则过着远离尘嚣、自甘寂寞的生活。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厌恶。

尾联“一行钜老裨新政”,“却愧青邱是故农”,诗人感慨自己虽想效仿先贤们辅弼新政,却愧不如隐居乡间的农夫。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遗憾,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又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