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归来值岁周,寿筵春饼嚼新柔。
山前云物归青野,杖外花枝对白头。
台省望高行再召,枌榆景好足相酬。
流行坎止吾儒分,盘谷何劳问某邱。

【注释】

辟谷:指不食五谷。归值:归来,回来。周:满,这里用来形容岁数之多。寿筵:为寿辰而设的宴席。春饼:即春饼子,一种用薄面烙制而成的食品。青野:青草覆盖的土地,也泛称田野。杖外花枝:拄杖之外(指山斋)的花枝。白头:指头发花白,这里代指老年人。台省:官署,指朝廷。望高行:仰望高风亮节的人。再召:再次征召。枌榆:榆树,古代用作城郭、宫室的建筑材料。景好:景物美好。盘谷:在今河南林县境内。相传是商朝贤人伊尹避居之地,因地有盘石和清泉而得名。

【赏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以寿左司马山斋六十为题,前四句写寿筵之丰盛与主人之高寿;后四句写朝廷征召、自然景色、个人境遇等。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联“辟谷归来值岁周,寿筵春饼嚼新柔。”开篇两句点明左司马山斋六十,乃是一位辟谷归来的高士所享寿宴。辟谷,意谓不食五谷;归来,意味着返回故里或家乡。岁周,即年岁已满,此处用以形容高寿之年。春饼,即春饼子,是一种薄如春饼的食品,通常用来招待客人或庆贺节日。咀嚼时,感觉其口感既柔软又鲜美。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高士宴饮图:他回到了故乡,享受着春天的美食,同时度过了他的七十大寿。

颔联“山前云物归青野,杖外花枝对白头。”接着描述山前的云彩和花草都回归到了青翠的原野之中。这里的“青野”指的是广阔的田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生机。而“杖外花枝”则是指山斋之外的花草,它们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娇美。此时,高士正坐在山斋中,看着外面的花枝和青草,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青年。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

颈联“台省望高行再召,枌榆景好足相酬。”接下来,作者转向朝廷,想象着那些能够引荐自己的贤才再次被朝廷召见的情景。这里的“高行”指的是高尚的德行和政治才能;而“再召”则表示这些人才有机会再次得到皇帝的青睐和重用。至于“枌榆景好”一句,则是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自称为“陈胜王”,并下令在家乡建造一座高大的栎木门,上面书写道:“伐檀兮何儿兮,廊庙之柱兮!”后来这句话被用来比喻那些有能力但尚未被重用的人。在这里,作者用此典故来表达对那些能够辅佐朝廷的人才的赞赏之情。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虽已年高,但仍有望得到朝廷的青睐和重用。

尾联“流行坎止吾儒分,盘谷何劳问某邱。”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不必过于担忧未来的困难和挑战。而当一个人真正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生命节奏时,他就能够像盘谷中的隐士一样悠然自得地生活。这里的“盘谷”指的是传说中的一处隐居地,它位于现在的河南林县境内,据说是商朝贤人伊尹避居之地。因此,尾联也是对伊尹这位古代贤者的赞颂,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