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相忘坐此清,缁衣空窃好贤名。
吴中词伯还双陆,洛下儒宗亦二程。
几信宫墙无路入,极知水火有人争。
传心好亦当年事,三绝韦编付短檠。
诗《赠王履约履吉二生》原文:
水月相忘坐此清,缁衣空窃好贤名。
吴中词伯还双陆,洛下儒宗亦二程。
几信宫墙无路入,极知水火有人争。
传心好亦当年事,三绝韦编付短檠。
翻译:
在水月的相照之下,我与你们相忘于清静的世界中。虽然身着缁衣,却窃取了贤者的名声。
在吴地,我们像词人一样对弈;在洛阳,我们如同儒者一般讨论问题。
我坚信,宫中没有进入的门径,知道世间的水火之争无处不在。
把心中的好意传承下去也是当年的事,我将这三绝的《诗经》手稿交予短小的研墨台以作纪念。
赏析:
这首诗是林俊赠与王履约履吉兄弟的。诗人通过描绘水月相望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境界。诗人身穿缁衣(黑色的僧袍),却窃取了贤者的名声,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摆脱世俗的束缚,又无法割舍对名利的追求。
诗中的“吴中词伯”和“洛下儒宗”分别指代吴地和洛阳的文人学者,他们在诗词上各显才华,相互切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他们才艺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学术上的交流与竞争。
“几信宫墙无路入,极知水火有人争。”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担忧。他相信宫廷中的门径并不存在,也深知水火之间的争斗无处不在。这种表述可能暗含了诗人对当时官场腐败和政治斗争的忧虑。
“传心好亦当年事,三绝韦编付短檠。”这句诗意味着将心中美好的意愿传承下去也是一种责任。诗人将三卷《诗经》手稿留给弟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传承这份文化和智慧。而“短檠”则是指磨刀石,象征着砥砺前行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友情、学问、政治等方面的思考。